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据史料记载,神宗去世的元丰八年(1085年),国家财政总收入达到8249.63万贯,比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的6513.8万贯多出1700多万贯。这说明(     
A.宋代冗官问题被解决B.宋代“积贫积弱”的局面不复存在
C.王安石变法增加了财政收入D.北宋财政收入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2023-06-17更新 | 201次组卷 | 16卷引用:广西桂林市灵川县潭下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段考历史试题
2 . 据记载,1859年洪仁玕的《资政新篇》颁行后,李秀成等一些太平天国的重要领导人对其“所著各书”“皆不屑看也”。这主要是由于(     
A.李秀成等将领文化水平较低B.洪仁玕的书籍缺乏新意
C.该书没有体现农民需求D.频繁的战争使其无暇读书
2022-12-12更新 | 83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河池市八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始于齐国,集大成于秦国。齐相管仲顺应历史潮流,进行了社会体制上的变革。《管子》卷八《小匡》记载,乃制五家以为轨,轨为之长;十轨为里,里有司;四里为连,连为之长;十连为乡,乡有良人,以为军令是故卒伍政定于里,军旅政定于郊,内教既成,令不得迁徙。由于打破血缘氏族,以地域为行政单位,宗法壁垒被削弱,过去分属于各诸侯邦国的个人成为国家编户的成员,以华夏为主体的大九州观念产生了。其后楚、魏、秦的变法;本质上都是管仲变革的继续与延伸。变法既成功地将古老的族姓宗法政治体制转化为王权直接统领下的君主专制的官僚政治体制,使君主集权下的新的阶级分层有序化;同时又在富国强兵的基础上,以强兼弱,西周时千邦林立的分散局面被十几个强大的邦国并立的局面所代替,而诸夏也在这种时代的进程中逐渐凝合为具有利益共同性的华夏(汉)民族共同体。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代社会改革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春秋战国时代社会改革的影响。
2022-11-07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玉林市博白县第四中学(博白县中学书香校区)2022-2023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春秋战国至秦汉,关中平原曾修郑国渠、漕渠等水利工程,据《史记》记载:“(关中)膏壤沃野千里”。然而宋以来关中平原鲜有新修灌渠,原有灌渠也多荒废无用。该变化反映了(     
A.黄河流域灾害频发破坏性较大B.统治者重视程度决定关中的发展
C.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小农经济D.经济格局的变动影响了区域发展
2022-11-05更新 | 262次组卷 | 4卷引用:广西崇左市江州区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甲骨卜辞记载,商发动的所有战争活动,最多投入兵力不过13000人。周武王伐纣时,数百个诸侯国军队组成的联军也不过5万人;而到战国,一个较大诸侯国有几十万军队已是司空见惯的事。这一变化突出说明(       
A.时局变化影响着战争规模B.经济发展提升了国家实力
C.人口剧增保障了军队扩需D.当权者意愿左右军队建设
2022-09-01更新 | 958次组卷 | 16卷引用:广西钦州市浦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从明代中叶至清末(16世纪至20世纪初),是我国传统农业文明的最后发展阶段。我国传统农业文明在许多方面取得了超越前代的辉煌成就,并出现了某些新的规模和因素。据记载,明初全国人口有6000万左右,到明末没有多大变化,到了乾隆六年(1741)全国人口为1.5亿左右,而至乾隆五十五年(1790)便增加到3亿,五十年间翻了一番。这一时期,耕地大量拓展,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和总产量有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中出现土地所有权与土地使用权的分离,一批不仅出租土地,还采用招募雇工,自己直接经营的“经营地主”出现,同时也出现了一批向地主租赁土地后,再雇工经营的“佃富农”,到清代,地主自己经营的方式有所减少,而“佃富农”经营方式则有较大发展。从明代后期开始,手工业中,建立在契约关系上的雇佣关系大量出现,到了清代,这种雇佣制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大量临时待雇的机工,成为这种雇佣制的保证。由明中期到清代,在全国范围出现了一大批以商品经济活动为主的商业城镇,江南地区更有大量的中小市镇,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迅速发展起来。同时,国内贸易发达,海外贸易也有着相当程度的发展。明前期,政府是这些贸易的主体,而到明中期以后,自由的民间贸易迅速发展,且逐步占据了主导地位。为了适应这一变化,明中期以后货币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通行千余年的以铜钱纸钞为主的货币制度,逐渐为白银为主的货币制度所取代,这种货币制度的改变,反过来大大地促进了国内外商品贸易的发展。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的《中华文明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我国传统农业文明发展的新规模、新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新规模和新因素产生的原因。
2022-04-07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宾阳县宾阳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齐语》记载:“桓公为游士八十人奉以车马衣裘,多其资币,使周游四方,以号召天下之贤士。”这些从政权结构中游离出来的士,必须面临再就业的挑战。“游士”的再就业(  )
A.在社会转型中起决定作用B.维持了社会环境的相对稳定
C.促进思想多元局面的出现D.是造成礼乐崩坏的主要原因
2022-02-15更新 | 316次组卷 | 3卷引用:广西柳州市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大禹治水的事迹与近年来环境地理学中关于公元前4000年黄河流域大洪水的发现相吻合,文献记载的尧舜禹时期的九州和考古发现的考古学文化相互对应,湖北地区发现的后石家河文化也能说明禹征三苗可能真实发生过。这说明(     
A.历史研究的根本依据是考古发现B.考古发现可以与古代文献记载互证
C.“传说时代”缺乏验证因此不可信D.历史的价值来自于学者的考古发掘
10 . 《诗经·北山》中有这样的记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大田》中有这样的记载:“有渰(yǎn:云兴起的样子)萋萋,兴雨祈祈,雨我公田,遂及我私。”上述材料所反映内容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
A.井田制的崩溃和私田的大量开垦B.土地私有制的确定与推动
C.生产工具的进步与生产力的发展D.政府推行了重农抑商政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