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50年6月,中央重工业部计划司发布《国营工业经济计划工作的组织与方法》,明确提出工业经济计划需要包括七个部分,强调“所有一切与生产及建设相关的全部经济内容都包括在内”。政务院先后成立了重工业部、燃料工业部、纺织工业部、轻工业部、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二机械工业部等工业管理部门。

在“一五”期间,由国家计划委员会统一管理、直接下达计划指标的产品由1953年的115种增加到1956年的380余种。而“计划一经批准,一般不予修改”。1953年10月,财政部下发《关于编制国营企业一九五四年财务收支草案各项问题的规定》,明确规定燃料、重工业、一机、二机、纺织等各个部门所属的国营企业“基本建设支出,技术组织措施费,新产品试制费,零星固定资产购置及各项事业费,均属经济拨款之范围,应悉数列入财政收支计划‘预算拨款’的有关项目内”。在具体实践中,1951年至1954年,国营企业的定额劳动资金由财政和银行分别供应,1955年至1957年则实行国营企业自有流动资金计划定额全部由财政拨款的制度。国营企业从原料供应、要素价格、生产过程、财务重要等方方面面都受到了政府的严格控制。

——据郑有贵《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概括指出材料所反映的国家对国营企业的管理举措及其呈现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新中国过渡时期对国营企业的管理体制。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李顿调查团报告书》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迅速占领了中国东北地区。南京国民政府要求国联主持公道,促使日本联系国联通过决议派由英国季顿任团长的调奋团前往中国东北进行调查。19320日调查团完成调查报告书,19332.国联大会通过了《李顿调查团报告书》。由于报告书没有满足日本在中国东北的利益诉求。日本宣布退出国联。

◆主要内容

一、918日下午10时至1030分之间,在铁路上或铁路附近,确曾有炸裂物爆发之事.……但事实上并未阻碍长春南下列车准时之到达.……实亦不足以证明日本军事行动之正当。

二、东三省为中国之东三省,直与其大部分移民所来之邻省河北、山东无异。

三、日本在中国东北拥有特殊权益,“凡不承认此点或忽视日本与该地区历史关系之解决不能认为满意”。

四、一般中国人对“满洲国政府”均不赞成,此所谓“满洲国政府”者在当地中国人心目中只是日人之工具而已。

五、建议在满洲实行高度自治,聘请相当数额之外国顾问。其中日本人应占一重要比例……(外国教官训练的特殊宪警)为东三省境内唯一武装实力。

——摘自《李顿调查团报告书》

◆社会各界反响蒋介石评论说,“余对此(李顿报告书)主张,有修正或保留之接受,不必拒绝,以弱国图强.非此不可也”。后中国驻日内瓦代表颜惠庆又进一步表示,“中国愿以公断,解决中日争案”,“无条件接受报告”。

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民主政府发出强烈通电,指出:“李顿报告稿公开地最无耻地宣布了共管中国的计划。……中央工农民主政府号召全国民众武装起来。以革命的民族战争来粉碎李顿的报告。”

进步教育家马相伯对报告书提出批评。指出报告书“绝不必要”,中国朝野上下,应一致团结,“以国家土地人民为前提,以全国民众武力为后盾……本民治精神,用保甲办法废止内战,一致对外”。

——摘编自杨淑新《李顿调查团赴华调查及中国社会各界反响》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李顿调查团报告书》。
2023-10-13更新 | 202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五县区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北魏兰陵长公主之死案。神龟年间(519年左右),北魏兰陵长公主怀孕,期间因遭遇驸马刘辉(南方叛逃而来的皇室成员刘昶之孙)的不忠与家暴,导致腹中胎儿流产,并最终因伤逝世。案发之后,刘辉畏罪潜逃,与其有染的两位民女张容妃、陈慧猛及其兄长张智寿、陈庆和被捕入狱。该案审理过程如下:先是负责审理此案的门下省(北魏皇帝秘书机构)主张:刘辉殴打公主、堕杀胎儿,属谋反大逆,应判处死刑;张容妃、陈慧猛耽惑刘辉,也应判处死刑;张智寿、陈庆和知情却不防范,应判处流刑。对此,摄政灵太后基本核准,只将两位民女死罪改为髡鞭付宫(即剃发、鞭笞之后,贬入宫中为奴)。随后,尚书省(北魏正牌司法机构)三公郎中崔纂以儒家父系家族伦理为标准,对五位案犯的判决提出了三点抗辩:其一,公主已嫁刘辉,其首要家族认同即为刘家,而非皇室,公主流产之胎儿,首先是刘辉之子,其次才是皇室成员,故刘辉所犯是堕杀亲子罪而非谋反大逆罪,应判处徒刑而非死刑;其二,两位民女的罪行按照当时惯例至多处以徒刑,髡鞭付宫量刑过重;其三,两位民女均已婚,据当时已有的法律共识“已醮之妇,从夫家之刑”,其罪行不应连坐兄长,且法律允许“期亲相隐”,兄弟知情不报,可以谅解。此外,尚书省右仆射游肇亦奏言:门下省负责出纳,核罪结案,本非其事言下之意!门下省无权审理此案。最终,本案由灵太后一锤定音-尚书省所有抗辩驳回,崔纂乡职,游肇停薪。

——据魏收《魏书》卷111《刑罚志·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公主之死案”的审理过程加以评析。(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4 . 阅读某同学的读书卡,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书名摘编内容
胡适《再论中学的国文教学》(1922年)中学国文的理想标准是:人人能以国语自由发表思想;人人能看平易的古书;人人能做文法通顺的古文;人人有懂得古文文学的机会。
徐复观《中国人的耻辱,东方人的耻辱》(1961年)胡适由过分的自卑心理,发而为狂悖的言论,想用诬蔑中国文化、东方文化的方法,以掩饰自己的无知,向西方人卖俏,因而得点残羹冷炙,来维持早已掉到厕所里去了的招牌。这未免太脸厚心黑了。
唐德刚《胡适杂忆》(1996年)胡适之先生的了不起之处,便是他原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开山宗师,但是经过五十年之考验,他既未流于偏激,亦未落伍。开风气之先,把我们古老的文明,导向现代化之路。熟读近百年中国文化史,群贤互比,胡老师是当代第一人。
吴根友《简论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胡适的“历史观”》(2013年)改革开放以来的近40年来,学术界对胡适的整体评价逐渐由负面转向正面,进而更加全面,对其“历史观”学术价值与产生的问题分析,也趋于客观。

(1)指出《再论中学的国文教学》的史料类型并评析其价值。
(2)指出徐复观、唐德刚、吴根友三位学者对胡适评价的倾向,结合史实简述各自的依据。
2023-07-06更新 | 53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肥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862—1893年中国设立的各类新式学堂(部分)

创办时间学堂名称地点专业设置创办者
1862京师同文馆北京英文、法文、算学 奕䜣等
1866福建船政学堂福州制造、驾驶、绘图左宗棠
1874操炮学堂上海制炮工程江南制造总局
1880天津电报学堂天津电讯李鸿章
1883金陵同文电学馆南京电讯左宗棠
1884广东黄埔鱼雷学堂广州驾驶、鱼雷张之洞
1888珲春俄文书院珲春俄文希元
1890山东威海卫水师学堂威海驾驶丁汝昌
1890旅顺口鱼雷学堂旅顺鱼雷丁汝昌
1892湖北采矿工程学堂武昌矿务张之洞
提取表格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对晚清新式学堂的创设进行评析。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751年唐朝与大食(阿拉伯帝国)爆发战争,唐军战败。唐朝随军书记官杜环作为战俘来到大食,生活了十多年。他记载了自己的见闻:大食“今吞灭四五十国,皆为所役属,多分其兵镇守。其境尽于西海焉。”“率土禀化,从之如流。法唯从宽,葬唯从俭。郛郭(城)之内,里闸(门)之中,土地所生,无物不有。四方辐辏(指车),万货丰贱,锦绣珠贝,满於街巷。”在库法城内“绫绢机杼,金银匠,画匠,汉匠起作画者,京兆人樊淑、刘泚,织络匠者,河东人乐环、吕礼。”

——据【唐】杜佑《通典》

材料二   据到过中国广州经商的阿拉伯商人苏烈曼记载,“外国商船抵埠,官吏取其货物而收藏之,一季之船既全入口,官吏征百分之三十关税后,乃将货交还原主发卖。国王有悦意之货,则以现金及最高购价,付之商人也。各地回教商贾既多聚广府,中国皇帝因任命回教判官一人,依回教风俗,治理回民。”“判官为人正直,听讼公平。”“伊拉克商人来此方者,皆颂声载道也。”

——据《苏烈曼游记》(851年)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的史料价值,并从史料与所学史实相结合的角度概述当时的阿拉伯帝国。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唐朝与阿拉伯帝国的交往。
2023-04-07更新 | 536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第三中学2024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个做法

顺治十八年(1661年),清政府逼迁沿海居民,尽毁沿海民房物资和船只,在沿海地区挖界沟、筑界墙、设警戍,其目的是制造出一个无人区以作为隔离地带,即所谓“立界移民”,又称迁界。

一次对话

(《康熙起居注》记录了1684年康熙与大臣席柱的一次对话。)

康熙曰:“先因海寇,故海禁未开为是。今海寇既已投诚,更何所待?”

席柱曰:“据彼处总督、巡抚云,台湾、金门等处系新得之地,应相其机宜,然后再开。”

康熙曰:“边疆大臣当以国计民生为念,今议海上贸易不行者,皆由总督、巡抚自图射利故也。”

一些规定

1683“(迁民复归故土)甚为紧要,应察明原业,各还其主。”
1686“外国船只在四海关中之一交了进口税,其他三关不得再重复征税。”
1689“采捕鱼虾船只及民间日用之物并糊口贸易,俱免其收税。”
1715禁止将船只卖给外国,禁止水手超额,禁止海员出海多带米粮等。
1717“凡商船照旧东洋贸易外,其南洋、吕宋、噶罗吧等处不许商船前往。”

——据韦庆远《明清史新析》

对康熙时期(1622-1722年)的海疆治理进行评析。
2023-02-10更新 | 113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A卷)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下表是中国近代若干人物的思想主张

时间人物
主张
19 世纪40年代魏源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19 世纪60年代李鸿章中国文武制度事事皆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19 世纪 90 年代
梁启超非变革不足以救中国……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
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20 世纪初孙中山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从表中任意选取一个人物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评析。
2023-01-12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文峰校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9年12月,实业家穆藕初创办的上海厚生纱厂准备添雇工人千余名,其中50名女工计划在湖南招募。1920年1月,纱厂在湖南《大公报》等处刊登招工简章。与长沙同工种工人相比,该厂提供的待遇更为优厚。截止日未到,便有一百余人报名,最后64人成行。

招工简章引起湖南知识分子高度关注。他们在报上质问,为什么从上海跑到长沙来招募女工?女工每日须工作12小时,最后能剩下多少自由支配的时间?日夜轮班怎么可能不损害身体健康?以上海的物价,每月8元工资怎么够用?他们还认为,女工入厂要家长署名加铺保,三年契约,统统等于漠视自由人权。

对上述质疑,穆藕初刊文表示,厚生纱厂给湖南女工的工资中规中矩,对其工作环境已尽最大努力加以改善。他批评湖南知识分子不知道中西发展水平的巨大差距,不了解当下中国工人的教育程度、工作能力、职业道德尚弱于西方,不明白中国大多数社会阶层的生活水平还不及工人等。他讥讽这些知识分子以“泰西之糟粕”来拯救中国等于“自杀主义”。

穆藕初的回应引发了沪湘知识分子新一轮批评。他们借助“劳动主义”“劳工神圣”与社会主义学说,批评资本家群体是“掠夺者”“剥削者”,并警告他们,如果固守“资本掠夺”,“那小的就是同盟罢工和息业,厉害一点就是俄国的榜样来了”。

在这场激烈的论争中,湖南女工近乎置身事外。妇女界代表张默君参观厚生纱厂后,称女工们“起居饮食,虽不如居家之适然,视彼江北苦工破屋不蔽风雨、薄粥不充饥肠者,固胜一筹矣”。

——改编自李国芳《一九二○年初上海厚生纱厂招募湖南女工争议》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上海厚生纱厂招募湖南女工一事引发的争议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2023-06-21更新 | 3669次组卷 | 19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第三中学2024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001016日英国和德国就中国问题签订《英德协定》,相约遵守下列原则:“第一,将中国之江河及沿海各口岸各国贸易及其他正当经济活动,自由开放,毫无差别。此为列强之共同永久利益;两国政府相约凡其势力所能及,对于一切中国领土均应遵守此原则。第二,德帝国政府及英女王陛下政府不得利用现时之纷扰在中国获得任何领土利益,其政策应以维持中国领土不使变更为指归。第三,若他国利用中国现时之纷扰,无论用何种方式,欲获得领土利益时,两缔约国关于为保护本国在华利益所采之步骤应保留初步之谅解。第四,两国政府应将本协定通知其他关系列强,如奥、法、意、日、俄、美等国.并请其接受本协定所采之原则。”

意大利和奥地利表示"深愿接受"此协心,"毫不踌躇而赞同之"。日本此时正"不安达于极点”,不仅表示"赞同此协定”,而且近愿意"加入此协定”。美国政府的答复则是,接受前两条,对第三条   则无需表示任何意见,法国时和美国答复之内容。俄国声称对第一条   "表示欢迎”,第二条   尤与俄国的意旨相符,因为俄真政府在此次纷扰之初,即曾首先倡导将保全中国的完整和"旧国家制度”,作为对华政策的基本原则。

——摘编自《德国外交文件有关中国交涉史料选译》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1900年前后列强对华政策的转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