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3 道试题
1 . 下面为近代《纽约时报》刊登的一则关于中国时局的报道。与之有关的事件应是(     
事变后,这个国家被分裂为南北两个部....除非获得充分的安全保障,否则北京当局不愿接受任何东西。就北京当局而言,时局走向取决于目前正在滦州(北直隶永平府,今属河北唐山市)集结的这支北方军队的态度
A.太平天国运动B.辛亥革命C.护国战争D.北伐战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清初保持满族传统的宁古塔人,“尚淳实,耕作之余,尤好射猎。近年汉字事件日增,竞谈文墨”。乾隆五十七年,乾隆帝降旨:“盛京等处旗民杂处,而地广土肥,贫民携眷出口者,可藉资口食,即人数较多,断不致滋生事端,又何必查验禁止矣。”乾隆帝的上述举措(     
A.试图改变清廷闭关自守政策B.促使汉语逐渐成为满汉通用语言
C.导致满汉民族交融步伐加速D.推动汉民开始大量移居东北地区
3 . 徐光启在《农政全书》里称:“今番薯扑地传生,枝叶极盛……闽、广人赖以救饥,其利甚大。”“甘薯所在,居人便足半年之粮”;“故农人之家,不可一岁不种。此实杂植中第一品,亦救荒第一义也”。徐光启意在强调番薯种植(     
A.改变了人们饮食习惯B.具有显著的救荒作用
C.破坏了当地生态环境D.缓解了当时人地矛盾
2023-12-26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强基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鸦片弛禁论渐为越来越多的人所信奉。不仅有人上书:“请令各直省普种罂粟花,使中原之鸦片益蕃,则外洋自无可居其之祸。”部分报刊也称禁烟思想“属于不察际会之巨变,未观中西大势,作茧自缚的愚蠢政策”。甲午战争后,部分有识之士提出“鸦片一日不绝,则立宪一日不成,而中国亦一日不可救……因为禁烟与国民体魄、国家财政皆息息相关”“不先禁烟,即开矿亦无用也,即练兵亦无裨也”。在民族独立、平等和共同繁荣的指导下,一场有组织、有目的,以民族为单位的大规模群众禁烟运动逐渐拉开帷幕。

材料二   19世纪末,维新派徐勤等人发起成立了戒鸦片烟会;1905年,福州商务总会设立了去毒会,以辅助官府查缉贩运、销售、吸食烟土为宗旨。1910年,京师和天津相继成立了中国国民禁烟总会及其分会,以废弃中英之间有关鸦片贸易的条约,恢复中国禁烟主权为宗旨,并通过多次的上书请愿活动,最终迫使清政府不得不与英国政府迅速达成新的禁烟协议,展现了民间禁烟力量的锋芒。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杨长年《晚清民间禁烟思想与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民间对待鸦片态度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9世纪末民间的禁烟实践并予以简要评价。
5 . 1926年10月以后,湖南、湖北逐渐取代广州成为全国农民运动的中心。其中,湖北在极短时间内筹备县农协22个、乡农协3160个,会员超百万人。与此同时,豫、陕、川、直、赣、浙、苏等省参与农协的会员也逐渐发展到900余万人。这反映出(     
A.革命形势发展影响了农民运动B.农民阶级已成为革命的主力军
C.中国民主革命道路出现了转移D.工农民主统一战线的日益壮大
6 . 下面为1900年美国《PUCK》杂志刊登的一幅漫画。描绘了智慧与战争的女神雅典娜指着远处的巨龙,并对坐在龙椅上的虚弱少年说:“首先要教会中国人什么是文明。那条龙在给我们带来麻烦前必须被干掉,你不动手那我就亲自来。”该漫画反映出(     
A.中外势力已开始联合绞杀义和团B.中国民族意识觉醒引发列强担忧
C.义和团运动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D.西方列强的侵华方式已发生转型
7 . 鸦片战争爆发后,英国《泰晤士报》刊登的一篇报道称:“这一切是为了维护国家的尊严、公众的安全以及大不列颠的荣誉……两个世纪以来,我们低声下气、忍受侮辱,直到我们认为自身已足以与其抗衡……一雪前耻,让他们为其自大付出代价。在外交上,我们已经证明了我们是正义的……”这一报道旨在(     
A.推卸英国挑起战争的责任B.揭露英国侵华蓄谋已久
C.阐明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D.谴责清政府的愚昧腐朽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人物时间著作主张
梁启超19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变法通议》“吾推极天下积弱之本,则必自妇人不学始”“欲强国,必由女学”
孙中山1912《复女界共和协济会书》“天赋人权。男女本非悬殊。平等大公。心同此理……女界多才,其入同盟会,奔走国事,百折不回者,已与各省志士媲美……女子将来之有参政权,盖事所必至”
陈独秀1921《妇女问题与社会主义》妇女的痛苦,十件总有九件经济问题,而社会主义不止解决妇女的问题,且可以解决一切的问题
吴似鸿1937《北上劳军日记》“我们妇孺为全国人民过半以上,能力薄弱,但爱国之心不后于人……我们希望和平,和平,第三个还是和平!所以我们希望长官以及兵士们不再打自己人,在这期间我们要打倒汉奸卖国贼”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运用具体史实,对材料的整体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12-17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第一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12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898年,康有为向光绪帝上呈了《突厥削弱记》指出,突厥(奥斯曼帝国)自明叶后势压全欧,然而三百年后,“欧人新世勃兴”,英、法、俄、德、意、奥“分割其要壤……内干预其政”,以致“国民愁怨咨嗟……革命四伏,人人思易朝逐君”。康有为这一举措意在(       
A.介绍世界形势B.践行托古改制C.抨击列强侵略D.宣扬变法图强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成化、弘治年间,徽州“民鲜力田,而多货殖”,如:“许琏,歙县人,弘治、嘉靖年间客游淮扬徐泗之间”“黄崇德,歙县人,成化、嘉靖年间挟赀齐东……三晋关中人,推公为纲”“黄义刚,休宁人……少商木筏于杭浙、姑苏”。徽商多从事盐、典、木、茶四大行业,及墨、漆、油、纸等手工业品。成化五年(1469)“折色法”的推行,使商人不用再大费周折去边关输粮,只需要用银买盐,极大地削弱了陕、晋商人的优势,徽商很快成为两淮地区的第一大商帮。徽商发迹后,除以重资结纳地方、中央官员,以获得庇护外,还广置田宅,认为“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上”,并通过“捐纳”的方式攫取官位,以跻身士绅行列。此外,徽商多为弃学从商,推崇“见利思义,以义为利”的义利观,经商之余也积极延师课子,在徽州兴办或者是修建书院,以至明清“天下书院最盛者,无过东林、江右、关中、徽州”。

——摘编自谢永平《明清徽商的兴起与东南城镇经济的发展》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用武力敲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晚清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与此同时,全世界融为一体的市场格局日渐形成。面对急剧变革的时代环境,徽商没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在内外因素的多重影响下,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

——摘编自刘灿华《近代徽商的衰落及其原因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徽商的特点。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徽商衰落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