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 道试题
1 . 一些非周族的族群有意识地保存、仿制商周王朝的青铜器、铸造铭文,如自称“蛮夷”的楚国很早就铸造铜器并铭功颂德,春秋时代的他们还采用《诗》《礼》《乐》等教育贵族子弟。这表明当时(       
A.尊宗敬祖风尚开始形成B.青铜制作工艺高度发达
C.宗法分封体系遭到破坏D.文化认同局面逐步形成
2 . 对于晋以前的人们而言,长江的地位实不能与黄河等量齐观。如《风俗通义》云:“江者,贡也,所出珍物可贡献也。河者,播也,播为九流,出龙图也。”至东晋,郭璞作《江赋》则言,长江“总百川之殊势,集朝宗乎沧浪”、“播灵润於千里,越岱宗(泰山尊称)之触石”。这一变化反映出东晋时期(     
A.北方战乱学术凋敝B.士人重构王朝正统
C.民族融合不断加强D.正统思想受到冲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记载,处于新疆的博克达山被关外之民奉为圣山,在1759年,清乾隆皇帝举办“定西域祀典”,把博克达山与泰山等名山同列,奉为山川祭祀对象。这一做法(     
A.实行边疆内地一体化治理B.重视对边疆地区思想的控制
C.有利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D.对新疆地区的管理日益严密
2023-11-17更新 | 42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渑池县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明代沿海地区有七大防区,大规模海防所城建设逐渐形成布局框架。如图为明代各防区海防所城总量示意图。这种海防布局反映出(     

A.东南地区海疆形势严峻B.政府放松对海外贸易的限制
C.政府海防意识开始增强D.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2023-11-11更新 | 1058次组卷 | 19卷引用: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汉唐之间贵族化的士族垄断高官,不仅掌握大量的土地,而且占有大量的劳动者;到宋朝,不抑兼并中形成的大量中小地主不同于传统的官僚地主,他们没有强大的政治背景,在和佃户签订土地租赁合同时,更多的是一种市场化的交易行为。对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A.宋代实现了奴婢雇佣化B.宋代国家对社会的控制松弛
C.宋代实现了社会成员身份平等D.宋代实现了土地租佃契约化
2023-11-02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三门峡市等六市2024高三10月段考历史试题
6 . 汉武帝驾崩之前任命侍中奉车都尉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辅佐少主汉昭帝,霍光自领尚书事,深得昭帝信任,“政事一决于光”。昭帝早逝后,霍光迎立刘贺即位,后因刘贺荒唐而提请昭帝皇后将其废掉,再迎立刘病已为宣帝。材料反映了西汉后期(     
A.君主专制削弱B.出现外戚专权
C.中朝权势增强D.出现武将专权
2023-11-01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三门峡市等六市2024高三10月段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十分关注中国是否出兵朝鲜。但直到第二次战役,美国对中国出兵的相关情报一直是错误的。19501018日,彭德怀发给志愿军的命令是按照预定计划进入朝北作战……渡江部队每日黄昏开始至翌晨,4时即停止,5时前隐蔽完毕并须切实检查等,使美国政府对中国是否出兵及出兵规模上出现了判断失误。美国军事领导人认为中国不会卷入朝鲜战事最重要的原因是,苏联暂时不打算使这场局部战争扩大为一场全球性战争,完全没有考虑到美军越过三八线对中国国家安全造成的威胁。作为朝鲜战场上联合国军最高指挥官麦克阿瑟,虽然他几乎不了解中国馆军队或他们的军事原则,但是完全漠视中国馆士兵的存在

——摘编自邓峰《美国军事情报部门对中国出兵朝鲜的情报评估》

材料二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的第一反应竟是派第七舰队进驻台湾。自国共内战开始以来,美国至少在表面上保持了对中国内政的不干预的立场……同样,中共虽然宣布了一边倒的方针,但也没有存心针对美国采取任何特殊的外交行动。而美国对台湾的行动,在毛泽东看来,就等于对美国对中国宣战。1949年夏天,刘少奇秘密访问莫斯科时,中苏两党就达成了一种共识,即在国际革命中应有分工。斯大林希望中共今后多分担一下对殖民地、半殖民地附属国家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方面的帮助,应当履行对东亚各国革命所承担的责任。而现在朝鲜革命真的遇到麻烦了。在麦克阿瑟叫嚣要打过鸭绿江和下令空军对鸭绿江沿岸中国领土进行轰炸,严重威胁到中国的安全。如果让朝鲜在中国建立流亡政府,并将残部撤往中国,可能将战火引致中国境内,并让斯大林根据中苏同盟条约派几十万军队进入东北的可能。因此,归纳起来,当时流行的一句口——“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十分贴切的反映了毛泽东对出兵问题的全部考量。

——摘自:《沈志华:论中国出兵朝鲜决策的是非和得失》

材料三   对抗美援朝战争,习近平说,这一战,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钢铁意志!”

这一战,中国人民彻底扫除了近代以来任人宰割、仰人鼻息的百年耻辱,彻底扔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中国人民真正扬眉吐气了。

这一战,让全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包括美国、苏联在内的世界各国都感到必须重新估计中国在亚洲和世界事务中的地位和分量)

经此一战,人民军队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愈战愈勇,越打越强,取得了重要军事经验。

经此一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亚洲乃至世界的战略格局得到深刻塑造,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义事业受到极大鼓舞,有力推动了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事业。

——摘编自2020年习近平《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

(1)根据材料一分析美国军事情报部门对中国出兵朝鲜做出错误评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出兵朝鲜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美援朝战争的意义。
8 . 有学者研究指出,中唐以后,在中国“官绅地主的重要特权之一就是赋役优免权”,“为逃避赋役,国家编户农纷纷投靠”。清代一户缙绅地主有田数万亩并不罕见。“所谓的土地市场……实际上则起着扩大、调节和巩固封建租佃经济的作用”。材料反映了(     
A.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中国社会发展B.官绅地主加剧了土地兼并
C.土地兼并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D.封建赋役负担比地主剥削沉重
9 . 明朝后期,官员的奏疏要先交内阁审阅,内阁将奏疏内容及处理建议写在纸上并贴在奏疏上进呈皇帝裁决,皇帝亲自或委托太监用红笔写出处理意见后返回内阁下发六部执行;同时通过厂卫制度监察百官。因此出现了嘉靖、万历皇帝尽管多年不上朝,国家仍能照常运行的现象。这反映了(     
A.监阁体制有利于政局稳定B.君主集权的强化
C.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日臻完备D.中央集权的强化
10 . 由关中穿越秦岭通往四川的路叫做蜀道,李白曾感慨“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秦汉到隋唐时期,蜀道一直是沟通南北的重要通道。隋唐之后,这些蜀道逐渐淹没在荒草之中,不见当年的繁华。相反,缺少优良条件的重庆却逐渐发展起来。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A.政治中心南移B.经济重心南移
C.隋朝修建大运河D.关中地区经济衰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