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汉化改革后,六镇鲜卑职业军人以前仕宦的特权被取消,逐步沦落为镇户、府户,身份低下。孝文帝的汉化政策加剧了未汉化的鲜卑军人与已汉化的宫廷子弟之间的矛盾,积聚的不满最终引发了六镇之乱,导致北魏的分裂和灭亡。这说明(     
A.汉族文化不利于北魏发展B.改革要与自身实际相适应
C.孝文帝改革阻碍社会进步D.改革者须有不畏权贵精神
2024-04-07更新 | 124次组卷 | 45卷引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从官职人员的选拔机制看,血缘政治逐渐被瓦解的过程也是社会进步的过程。下列选项中首先打破血缘政治的是(     
A.秦国的军功爵制B.魏晋的九品中正制
C.隋唐的科举制D.世卿世禄制
2023-10-16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中华文化主张和而不同,西周末年史伯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认为不同事物之间彼此配合才能达到平衡。孔子和孟子则提出了“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思想。这反映了(     
A.求同存异是中华文化的根本B.传统的道德准则形成于西周
C.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D.传统文化突出共性否定个性
2023-04-17更新 | 346次组卷 | 44卷引用: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以下是有人对清前期对外政策情况的统计,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时间概况
康熙二十四年(1685)设粤(广州)、闽(泉州)、浙(宁波)、江(上海)四海关:
康熙三十七年(1698)舟山置浙海关征榷机构,并设商馆,当地称为“红毛馆”。
乾隆朝为防止宁波沦为第二个澳门,加重浙海关的关税,但收效甚微。
乾隆二十二年(1757)规定西洋番商只能到广州通商,闽、浙、江三海关只对朝鲜、日本、琉球等国开放
1793年、1816 年英国马戛尔尼、阿美士德使团请求增开互市口岸,清廷拒绝。
A.清前期对外开放受到非常严格的限制
B.康熙皇帝年间并未实行朝贡贸易体制
C.乾隆朝贡举措阻断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
D.19世纪初清政府的行为引发系列战争
2023-01-14更新 | 37次组卷 | 21卷引用: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周恩来曾说:“中国的民族发展在地区上是互相交叉的……汉族曾经长时期统治中原,向兄弟民族地区扩张;可是,也有不少的兄弟民族进入过内地,统治过中原。这样就形成各民族杂居的现象。”据此可知,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因素是(     
A.民族团结平等的历史传统B.各民族反侵略的政治需要
C.民族共同繁荣的经济任务D.民族杂居交融的现实国情
6 . “自成汤咸至于帝乙,不敢自暇自逸,知曰其敢崇饮!越在外服,侯、甸、男、卫、邦伯;越在内服,百僚庶尹,惟亚、惟服,宗工;越百姓、里君(居),罔敢湎于酒。”该材料能够反映(     
A.夏朝王位继承制度B.商朝地方管理制度
C.西周原始民主传统D.秦朝岭南社会状况
7 .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制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材料三   英国政府于1855年和1870年两次颁布法令,揭开了文官制度改革的序幕。文官考选制度规定,由独立于党派政治之外的文官委员会来主持文官考选事宜,采取公开竞争、择优录用的方式选拔文官;文官作为从事具体的行政管理及法令实施工作的人员,不受选举与执政党更迭的影响,只要无过失就不受免职处分,可一直工作至退休。高级文官的考试,必考科目有作文、英语、现代或基础经济、普通科学、辅助文字等5门;选考科目有文学、两史、经济、法律、自然科学等11门,任选6门。

——摘编自范文超《英国文官任用制度变迁初探——以新制度经济学为视角》等


(1)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一图示④⑤应填写。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举制的“客观的历史合理性”的体现。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文官制度的特点,并指出其与中国科举制度体现的共同价值取向。
9 . 如表是1978~1997年我国工业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表中数据变化反映出,该时期(     
年份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集体工业城乡个体工业其他经济类型工业
1978年77.6%22.4%
1997年25.5%39.1%17.9%18.5%
A.个体私营经济出现B.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C.产业结构升级完成D.市场经济体制得以建立
10 . 康熙朝编纂的《清文鉴》经多次增订,期编纂成满、汉、蒙、藏、回5种不同民族文字的辞书《御制五体清文鉴》;乾隆朝编纂的《西域同文志》,用满文、汉文、蒙古文、藏文、托忒文(新疆地区使用的蒙古文)、维吾尔文修成,是第一部五种民族文字对照的辞书。这些现象反映出清朝(     
A.思想文化的专制B.多元一体的特点
C.多民族的国家观D.华夷观念被打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