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西部建设

材料一:据《宋会要·食货》记载,宋神宗熙宁十年(公元1077年),现今四川境内的场镇共设置40个商税务,成都府的商税额达17100贯,居全国第二位。成都是西南的交通枢纽和贸易商埠,是著名的粮食、茶叶、蜀锦绢帛、麻布的产地和集散地。

一些商人通过开设专门保存现钱的铺户,初步了解与掌握了货币流通基本规律,知晓如何使用和管理货币,从而最大限度地获取效益,并联合成立专营发行和兑换交子的“交子铺”。

——孟建华《北宋交子发行的过程时间、作用意义及千斯仓”钞版考》



“千斯仓”出自《诗·小雅·甫田》,“乃求千斯仓,乃求万斯箱”。
(1)结合材料,以纸币为切入点,对宋朝成都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进行描述。

材料二:

西山苍苍滇水茫茫
这已不是渤海太行
这已不是衡岳潇湘
同学们莫忘记失掉的家乡
莫辜负伟大的时代
莫耽误宝贵的辰光
赶紧学习赶紧准备
抗战建国都要我们担当
……

     ——西南联合大学进行曲

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
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
人类解放救国的责任
全靠我们自己来担承
同学们努力学习
团结紧张活泼严肃
我们的作风
同学们积极工作
艰苦奋斗英勇牺牲
我们的传统
像黄河之水汹涌澎湃
把日寇驱逐于国土之东
向着新社会前进前进
我们是劳动者的先锋

             ——抗日军政大学校歌

文理导愚蒙   
政法倡忠勇
师资树人表   
实业拯民穷
健体明医弱者雄
勤朴公诚校训崇。

            ——西北联大校歌


(2)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西部地区教育事业得到极大发展。结合所学,分析其影响。

材料三:我国的工业过去集中在沿海…我国全部的轻工业和重工业,都有约百分之七十在沿海,只有百分之三十在内地。这是历史上形成的一种不合理的状况。沿海的工业基地必须充分利用,但是,为了平衡工业发展的布局,内地工业必须大力发展。

——1956年《论十大关系》

2000年1月,国务院组成了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2000年~2007年间,中央对西部地区的各类财政转移支付累计近15000亿元,国债、预算内建设资金和部门建设资金累计安排西部地区7300多亿元。西部地区生产总值从16655亿元增加到48455亿元,年均增长达到11.6%,超过全国同期经济增长水平。西部地区广大人民群众共享了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看到了更加光明美好的发展前景。2020年5月印发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指出加快形成西部大开发新格局,推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


(3)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我国实施西部建设国家战略的条件和意义。
2024-01-22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中英礼仪之争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借为乾隆帝祝寿之名,出使清廷。

材料   清朝接待大臣向使团介绍觐见皇帝须按惯例行三跪九叩的礼仪时,双方产生分歧:清军机处档案汇编《英使马戛尔尼来聘案》记载中方的立场“各处藩封到天朝进贡观光者,不特陪臣俱行三跪九叩首之礼,即国王亲自来朝者亦同此礼,今尔国王遣尔等前来祝寿,自应遵天朝法度。”马戛尔尼在其访华日记中记载了对中方要求的态度: “敝使系西方独立国帝王所派之钦使,与贵国附庸国君主所遣贡使不同,贵国必欲以中国礼节相强,敝使抵死不敢奉教。”对于觐见具体细节,中英记载中描述不同:(一)《清史纪事本末》记载: “及抵京城,政府又强令于觐见时,行叩头礼。英使亦不欲以争执小节,妨害其推广商利之目的,悉遵例行之。” (二)当时跟随皇帝出巡的军机处章京管世铭曾对觐见场景作诗曰: “一到殿廷齐膝地,天威能使万心降。”并于诗下附注曰: “西洋英吉利国贡使不习跪拜,强之,止屈一膝。及至引对,不觉双跽(长跪)俯伏。” (三)英国马戛尔尼使团副使斯当东记录觐见场景: “特使马戛尔尼……至宝座之旁拾级而上,单腿下跪,简单致词,呈书信于皇帝手中。” (四)下图是英方随团画师威廉·亚历山大所绘的马戛尔尼觐见乾隆皇帝的场景。被朝臣簇拥着正襟危坐于中央的乾隆皇帝面露威严,马戛尔尼单膝跪拜献上英王乔治三世亲笔信。注:此画是亚历山大在事后根据在场成员的口述绘制的。


对材料中的史料进行辨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上述中英礼仪之争的认识。
2024-01-20更新 | 89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023·广东·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汉初儒家代表人物陆贾的《新语》云:“昔舜治天下也,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寂若无治国之意,漠若无忧天下之心,然而天下大治……故无为者乃有为也。”陆贾的上述思想(       
A.适应了休养生息的政治需要B.契合了德法并用的治国理念
C.为尊崇儒术提供依据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2023-07-17更新 | 5063次组卷 | 3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2022·江苏·高考真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4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王安石变法与他早期在浙东的施治经历多有关联。北宋时,浙东负山近海,河渠淤塞,深受海水倒灌与干旱之苦。当地民众常将田地质押给“豪右”,靠借高利贷维持生产。王安石到任后,深感当地生财无道,地方无可用之才,学校无教导之官,不利风教,遂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成效显著。有诗赞曰:荆公(王安石)宰吾鄞,学校振士风。留心及水利,经游详记中。旱涝切民瘼,往返劳行踪。当时青苗法,实惠遍村农。

——摘编自岑华潮《王安石与浙东的崛起》


(1)据材料概括当时浙东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困难,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变法所借鉴的浙东施治措施。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王安石在浙东的施政原则。
2022-11-27更新 | 2113次组卷 | 11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3(北京专用)
22-23高三上·湖北·开学考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有学者称:“(元代)从‘文人七件事,琴棋书画诗酒茶’演变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从一种抚琴对弈、佐诗人画的雅物转变为百姓日常生活饮食中离不开的一项元素”,这一转变(     
A.反映出茶饮风尚的世俗化B.推动市民生活方式的普及
C.得益于社会阶层流动加快D.使茶叶成为主要的农产品
21-22高三上·云南昆明·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木兰诗》云:“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诗中的“天子”“可汗”为同一人,分别是汉民族和游牧民族对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呼。这说明了
A.诗人用词混乱,表述指代不清B.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加强
C.南北朝政府重用大批汉族官员D.南北朝时期国家完成统一
2021-10-27更新 | 383次组卷 | 6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7 . 顾炎武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大学者,他曾有诗云:“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诗中所体现的情怀是
A.“经世致用”B.“人心一点灵明”
C.“循天下之公”D.“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2019-04-19更新 | 3617次组卷 | 54卷引用:北京市第二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选考)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