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汉魏以来经学进入学童课程的情况逐渐增多,部分士人在幼童阶段已能诵读《诗经》《尚书》等经典。《颜氏家训·勉学》篇描述当时“士大夫子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据此可知,魏晋时期(       
A.政府重视蒙学教材的编纂B.官学读经颓势难振的趋势
C.经学教育以培养品德为主D.儒学的社会基础得到拓展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班固)父彪,当两汉之际,“家有赐书,内足于财”,在上层社会中颇有声誉,“好古之士自远方至,父党扬子云以下莫不造门”。他续《史记》,但反对司马迁的异端观点,坚持“唯圣人之道然后尽心”的正宗之学。建武三十年(公元54年),班彪病死,留下了遗作《后传》。班固为父守丧期间拜阅了父亲《后传》的手稿,感到父亲“所续前史未详”,经过反复思考,决心要继承和发展父亲的史学事业。班固历时二十年写《汉书》,记刘邦起义以至王莽的失败,共分纪、表、志、传等四个部分。《汉书》中有4篇纪、6篇表、3篇志、40篇传是在《史记》的基础上写的,其中有的是增补了多少不等的材料,有的是基本上依原文照录。

——《史记》的传承与增补

材料二   班固利用了《史记》在体例、史料、写作艺术以及某些观点上的成就,并且也利用了《史记》的学术威信和社会威望,但用正宗的观点挤掉了《史记》的进步精髓而加以改写。这主要体现在:第一,《汉书》不像《史记》那样把汉的建国放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去考虑,它指责《史记》把汉史“编于百王之末,厕于秦项之列”,是把汉的历史地位压低了。他在《叙传》里证明汉以火德代周末之木德,正如帝尧之以火德代替帝喾的木德一样,是按着必然的程序出现的。第二,《汉书》抛弃了《史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进步内容,而把天人感应的神学说,特别是五行灾异学说当做社会现象的永恒规律来宣扬。第三,《汉书》以强调封建性代替《史记》的进步性。《史记》尊信《诗》《书》但决不同意独尊儒术、罢黜百家,并且还自命为“一家之言”,《汉书》与此相反;《史记・货殖列传》中申述财富的不齐决定了人民社会身份的贵贱,并肯定农工商虞治生谋利的活动是人类生活资料的来源,从而反对官方的经济垄断,而《汉书》则以封建等级不可逾越为永恒秩序,要求百姓“有耻而且敬,贵谊而贱利”。

——《白寿彝史学二十讲一一大一统中古时代》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班彪、班固父子续写《史记》的不同原因。
(2)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史记》、《汉书》产生的历史背景。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班固挤掉《史记》进步性的表现和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据记载,宋代“诗家不妨间用俗语,尤见工夫”,几成诗坛共识。散文也运用了口语体、后人称欧阳修与三苏(苏洵、苏轼、苏辙)文章好处:“只是平易说道理,初不曾使差异底字换却那寻常底字”,这可以用于说明当时(     
A.社会变革促进主流文学体裁更新B.市井风情引领文人雅趣发生转移
C.商品经济发展助推文学观念变化D.理学形成丰富儒家思想基本内涵
2024-05-05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高三下学期大数据应用调研联合测评(Ⅶ)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是之后,用事者争言水利。朔方、西河、河西、酒泉皆引河及川谷以溉田;而关中辅渠,灵轵引堵水;汝南、九江引淮;东海引巨定;泰山下引汶水:皆穿渠为溉田,各万余顷。佗小渠披山通道者,不可胜言。然其著者在宣房。

太史公曰: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遂至于会稽太湟,上姑苏,望五湖;东窥洛汭、大邳,迎河,行淮、泗、济、漯洛渠;西瞻蜀之岷山及离碓;北自龙门至于朔方。曰:甚哉,水之为利害也!余从负薪塞宣房,悲瓠子之诗而作河渠书。

——摘自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   据《新唐书地理志》所记载全国水利工程共236处,前期为155处,后期81处,前期约占三分之二弱。若以秦岭及淮水以南为南方,以其北为北方,则北方前期水利工程占104处,南方51处,北方占三分之二强。但若加上前期陇右道地区的水利,则前期北方占十分之七八或更多。从后期南北地区情况看,后期81处水利中北方仅为14处,南方67处,南方占十分之八强。

——摘编自姚汉源《中国水利史纲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西汉时期水利兴修的特点及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水利工程的分布概况及形成原因。
7日内更新 | 174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以《全唐诗》和《全宋词》为据,对唐、宋诗(词)人籍贯分布情况统计制图如下(见图1、图2),颜色深浅反映了诗(词)人数量的多寡。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两代诗(词)人分布的特点及变化的主要成因。
(2)从图1、2中任选一幅分布图,说明该图中诗(词)繁荣的原因。
2024-05-26更新 | 64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6 . 西周夷王时期,楚君熊渠曾自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而到春秋楚庄王时,楚国申叔要求对贵族“教之春秋,而为之耸善而抑恶焉,以戒劝其心;教之《诗》,而为之导广显德……教之礼,使知上下则;教之乐,以疏其秽而镇其浮”。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国家统一大势所趋B.华夏认同观念的增强
C.分封制度走向崩溃D.儒学的正统地位确立
2024-05-23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考前提分演练(五)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唐代部分典籍对乡间私学的记述(部分)。

记述

出处

(开元二十一年敕令)许百姓任立私学,欲其寄州县受业者亦听。苏冕等《唐会要》
予于平水市(浙江会稽县东—乡间草市)中,见村校诸童,竞习诗。召而问之,皆对曰:“先生教我乐天(白居易)、微之(元慎)之诗”。元稹《白氏长庆集序》
(唐朝窦易直)家贫,就业村学教授。赵璘《因话录》
上表可用于说明,当时(       
A.社会文化环境宽松B.科举选官制度渐趋完备
C.诗歌创作受到推崇D.私学注重规范幼童行为
2024-04-16更新 | 184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下表所示是关于唐代果蔬种植的相关信息。据此可知,唐代(       
信息出处
江城雾敛轻霜早,园橘千株欲变金。李绅《新楼诗二十首·橘园》
其(龚播,峡中商人)初甚穷,以贩鬻蔬果自业。《太平广记》
刘氏植果种蔬······每月两三度入青城县货药、市米、曲、盐酪。《茅亭客话》
A.农本商末观念受到了冲击B.农民依靠果蔬产业致富
C.农产品以集约化种植为主D.农业商品经济得到发展
2024-03-24更新 | 266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邢台市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一模)历史试题
9 . 1918年1月,中国新诗体首次出现在《新青年》4卷1号,所载9首诗中有刘半农的两首白话诗:《题女儿小蕙周岁日造像》《相隔一层纸》,后来被顽固派视为“非圣无法,罪大恶极”。这体现了新文化运动中的(     
A.“文学革命”B.“妇女解放”C.“家庭革命”D.“民主科学”
2024-01-15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有人认为宋诗是有缺陷的,“那就是爱讲道理,爱发议论”“宋代七言诗讲‘性理’或‘道学’的多得令人生厌,而写爱情的少得可怜”。这一观点(     
A.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B.是宋朝“词盛诗衰”的表现
C.受理学兴起的影响D.是民族政权并立且战争不断激化的产物
2024-01-29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