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太平军从湖北进军南京的路上,“不信诸神及浮屠氏,遇寺观辄火之,目为妖庙”。占领南京后,实行严格的出版管制,一切“妖书邪说”均不得买卖藏读,同时大量印刷《天条书》等书籍,要求官民仔细阅读。太平天国的这一做法旨在(     
A.满足民众的反封建需求B.践行新的文化政策
C.强化对民众的思想控制D.破除宗教神学束缚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下表所示为唐代高门士族清河崔氏入仕情况统计。这可以用于印证,唐代(     
入仕总人数为287人有确切记载入仕途径的有84人。其中,18人为门荫入仕,66人为科举入仕
为相总人数12人1人门荫入仕,3人入仕途径不明,其余8人均以科举入仕。在8人科举及第科目中,7人为进士科出身,1人为诸科出身
A.士族仍旧把持国家大权B.科举制为士族所垄断
C.官僚队伍素养明显提高D.科举取士日益受重视
3 . 如表为19世纪40年代中国士人翻译引用或自编书籍中关于法国大革命的部分表述。这可用于说明,当时中国(     
作品路易十六的评价对法国大革命的评价法国大革命的原因分析
《万国地理全图集》国主好色正义妾妇弄权,庶民怨之,废戕其主,而自择君。
《地理备考》正义国势大乱、国人拥藏拿破仑。
《外国史略》不修政事,国主好色正义国库耗于妃妾,乃议增饷以补国用,民心不服。
《瀛寰志略》王好渔色,内宠擅权扰民正义民不能堪。
A.开放与保守并存的时代烙印B.学术研究视野得到拓展
C.近代民族意识觉醒的渐进性D.近代化探索历程的曲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863年,清政府因教案与法国交涉,请求美国公使蒲安臣推荐一部权威的国际法著作,蒲安臣即推荐惠顿的《万国公法》,并安排美国传教士丁韪良与文祥等4位总理衙门大臣商议翻译。次年,经总理衙门批准,由北京崇实印书馆印行300部,颁发各省督抚备用。这表明(     
A.中国学西方深入到制度层面B.清政府关注国际交往规范理念
C.中国近代外交体制得以确立D.封疆大吏的主权意识逐渐增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杭州贡院附近的书商异常活跃,“已开设五十余家,兹又续开二十余铺”,所售书籍除《廿四史《九通》《纲鉴》等,《原富》《国富论》《天演论》等也成为书店畅销书。《新民丛报》(梁启超于1902年创办)等新报刊也被学子“一时竞购,大有洛阳纸贵之象”。该材料反映出(     
A.维新变法运动后续影响深远B.新政教育体制改革新旧交织
C.科举取仕具有一定的务实性D.进步力量开始主导文教事业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87年8月,中共中央通过了放开绝大多数商品价格的决定,随后全国各地出现抢购风潮。1988年8月,国务院又通过了《关于做好当前物价工作和稳定市场的紧急通知》。这一过程(     
A.说明市场调节机制的固有缺陷暴露
B.反映经济体制改革在探索中发展
C.揭示市场化改革已形成社会性共识
D.表明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得以理顺
2024-04-19更新 | 209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南省许昌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5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政府在全国推行黄册制度,并特别规定“凡云南攒造黄册,除流官及土官驯熟府分依式攒造外,其土官用事边远顽野之处,里甲不拘定式,听从实编造”。这表明,明初云南(     
A.拥有一定的自治权B.赋役标准异于全国
C.受中央政权的重视D.基层管理较为混乱

8 .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引用《诗经》中的“天之牖民,如埙如能,如璋如圭,如取如携”这一命题,并称“祈天永命之实,必在于观民”“敬天勤民”“与民同患”,做“为民而立之君”。顾炎武这一主张(     

A.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B.体现了爱护百姓体恤民情的重要性
C.改变了明清学术发展的方向D.有效激发了广大民众的社会责任感
2024-03-22更新 | 81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禹州市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据《新唐书》记载,唐朝共有公主199位,有125位招过驸马,按驸马的出身看,外戚占31%,功臣、重臣及其子孙占28%,进士占5%,外族可汗占3%,一般官员占7%,其他不详者占26%。这种婚姻(     
A.具有明显政治意图B.壮大了门阀世族势力
C.旨在扩大统治基础D.促成了中原文化认同
2024-03-21更新 | 210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2024届高三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下面是关于东汉时期察举制的部分规定的记载。这些规定(     
记载出处
“令(秀孝)试之以职,乃得充选”《文献统考》
乡部亲民之吏,皆用儒生清白任从政者,宽其负算,增其秩禄,吏职满岁,宰府州郡乃得辟举”《后汉书》
“孝廉、廉吏,皆当典城牧民,禁奸举善,兴化之本……乃得参选”《后汉书》
A.影响了社会价值取向B.促使乡论与国家意志相结合
C.蕴含了政治理性色彩D.表明地方舆论支配人才选拔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