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27年,陶行知创办了南京晓庄师范,践行其“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在此影响下,各省竞相创设乡村师范。这有助于(     
A.中等学校教育的普及B.国民文化素质的提升
C.全民扫盲运动的开展D.国民教育制度的形成
2024-03-19更新 | 140次组卷 | 4卷引用:【好题汇编】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模拟卷02(统编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唐末杨绾认为因儒道不举,士人一味追求做官,礼义道德沦丧,才造成了安史的反叛和战乱的延伸。穆宗时,仍有“兵兴以来,人散久矣,始欲导之以德,不欲趋之以刑”的说法。这说明当时(     
A.功利主义盛行导致社会失序B.礼法结合的治理传统被废弃
C.重建儒学信仰已成现实所需D.佛道兴盛改变儒学正统地位
3 . “大一统”观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91年,康熙帝宣布停止修筑沿用了2000年的长城,长城内外即成“一体”,即成“一家”。1703年,清朝选择塞外之地创建避暑山庄,每年盛夏之际来此,接见边疆少数民族政教首领。历经康雍乾等朝纂修的《大清一统志》,备载天下山川、郡邑、政事、风俗,旨在构建国家广阔的疆域一统观,从而在观念上来代替“华夷之辨”。

——摘编自李治亭《论清代“大一统”与避暑山庄》等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近代中国国家转型之路与中国传统大一统思想在历史的进程中形成了内在的逻辑统一。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所施行的不同的方针政策,都是为了在维护中国这个古老的多民族国家内在统一的基础之上,凝聚整个中华民族的力量,从而推动整个国家的转型。

——摘编自王健睿《传统“大一统”思想与近代中国国家转型的内在逻辑统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大一统”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如何“凝聚整个中华民族的力量”。
4 . 相传刘邦在用剑斩杀了白帝之子化身的白蛇后,得知了自己赤帝之子的身份。西汉建立后,此剑成为国之重器。到了东汉,皇帝出行时有专人背负此剑随行。两汉统治者将斩蛇剑视为国之重器的动机是(     
A.借助历史规范仪卫制度B.弘扬尚武勇毅政治传统
C.将汉代天命思想符号化D.强化儒家思想统治地位
2024-02-29更新 | 730次组卷 | 10卷引用:【好题汇编】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模拟卷02(统编版)
5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为2021年中共中央批准中宣部梳理的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

时期

人物(群)类

地域类

事件(物)类

现象类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东北抗联精神、张思德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照金精神、南泥湾精神、太行精神(吕梁精神)、大别山精神、沂蒙精神、老区精神建党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抗战精神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王杰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红旗渠精神、北大荒精神、塞罕坝精神、“两路”精神、老西藏精神(孔繁森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西迁精神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女排精神特区精神、青藏铁路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改革开放精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丝路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三牛”精神
从材料中任两个时期或两个类别各选一种精神,自拟论题并运用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出符合选取要求的精神,论题正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作为史料,下图中的“华工墓地”可用于说明,一战期间(     

A.北洋政府实行“以工代兵”B.中国参与改变了战争的走向
C.中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D.力量对比决定国际关系交往
2024-02-27更新 | 288次组卷 | 8卷引用:【好题汇编】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模拟卷02(统编版)
7 . 如表呈现了明朝前期的重要文化史实,据此可知,当时(        
时间事件
洪武五年
(1372年)
明太祖亲率文武官员赴蒋山寺拜佛,度脱战死士兵的亡魂
洪武二十四年
(1391年)
明太祖在《申明佛教榜册》中敕令天下寺院归并,禁止新创寺院
永乐元年
(1403年)
永乐常以“朕所用治天下者五经耳,道经何用”为由,斥去进献道经之人
永乐十六年
(1418年)
永乐帝的一份上谕中规定,各县僧道人数不得超过20人
A.三教合流趋势不断加强B.儒学正统地位依然稳固
C.佛道思想逐步走向消亡D.政府文化权威日渐削弱
2023-06-04更新 | 51次组卷 | 3卷引用:【好题汇编】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模拟卷02(统编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607年,传教士利玛窦和徐光启合译欧几里得《几何原本》前六卷;1856年,英国人伟烈亚力和李善兰合译《几何原本》后九卷。《几何原本》中逻辑推理求证的科学方法,弥补了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不足。这些成果(     
A.表明中国科技实现近代化B.反映了东学西渐成为时代潮流
C.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发展D.体现了中西科技有较强互补性
2023-05-15更新 | 84次组卷 | 3卷引用:【好题汇编】专题0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5大核心考点+50道高频选择题)(统编版)
9 . 20世纪90年代,在新疆尼雅遗址发现一处东汉夫妻合葬墓,男性墓主右臂绑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还有弓箭、箭簸、短剑鞘等陪葬品。这一现象可以佐证(     
A.西域丝织技术较为发达B.中原军事技术传至西域
C.中原与西域有交通联系D.汉代丝绸之路较为畅通
2023-05-03更新 | 182次组卷 | 8卷引用:【好题汇编】专题04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5大核心考点+50道高频选择题)(统编版)
10 . 隋唐时期,中国在汲纳异域文化的同时,又向外部世界做文化辐射。汉字、儒学纲常律令、科学技术、中国化佛教都对周边地区产生了巨大影响。据此可知(     
A.中外交流消除了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异
B.中国同周边地区的交往以文化交流为主
C.周边地区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中国
D.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逐渐形成
2023-05-01更新 | 83次组卷 | 4卷引用:【好题汇编】专题0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5大核心考点+50道高频选择题)(统编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