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6 道试题
1 . 宋代科举出身的士大夫大多家世寒微,缺乏家族的依靠,也没有世袭的凭借,流动性很大,与世袭的皇室相比,自然显得微弱无力,不得不特别推尊皇帝。这一现象表明(     
A.社会流动加速有利于君权加强B.科举制度施行淡化了等级观念
C.选官和用人制度实现公平公正D.基层政权向社会下层民众开放
2022-12-20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忠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图为元代教煌莫高窟六体文字碑,它是佛教人士驱魔消灾的宗教崇拜行为的见证。图中观音像上方及左右两侧各刻“六字真言”两行,每行一种文字,计有梵、藏、汉、西夏、八思巴蒙古、回鹘等六种文字。该石刻可用于研究元代(     

①商业发展的状况②社会的宗教信仰
③民族交融的趋势④地方的行政管理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022-12-20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四)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以诗证史是史学研究的方法之一。下表中宋人诗句与历史现象对应正确的是(     
A.AB.BC.CD.D
2022-12-20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四)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元代地方设行中书省,在划定行政区划时突破以山川地理自然环境划分疆界的传统方式,将自然、人文和社会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区域间的经济联系B.便于简化行政区划层级
C.抑制割据加强中央集权D.为了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各民族之间分分合合,不断碰撞与交融。两宋时期,曾出现了辽、西夏、金、蒙古几个政权前后并立的局面。下列对这些少数民族政权的表述,正确的是(     
A.947年,耶律阿保机建立了辽,迁徙中的行营成为国家政治中心
B.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宏称帝,国号大夏,基本仿行北宋的制度
C.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朝,定制以三百户为谋克,十谋克为猛安
D.1206年,铁木真统一草原各部,建立蒙古汗国,定都大都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辽史·百官志一》:“(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契丹“蕃汉分治”的制度安排根源于(     
A.契丹与汉族的民族矛盾尖锐B.契丹族与汉族风俗习惯不同
C.统治者有意排斥汉地封建制D.南北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迥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王安石变法中颁布实施《市易法》,于汴京设都市易司,边境和重要城市设市易司或市易务,平价收购市上滞销的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并允许商贾贷款或赊货,按规定收取息金。这一举措(     
A.减轻了人民的差役负担B.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C.干扰了正常的商品交流D.缓和了统治集团的矛盾
8 . 辽宋皇帝以兄弟相称,北宋每年给辽送“岁币”;西夏向北宋称臣,北宋每年赐予西夏“岁赐”;南宋对金称臣,每年向金纳“岁贡”。对这种“以钱财换和平的做法”分析合理的一项是(     
A.解决了两宋王朝的统治危机B.两宋的妥协是一种屈辱外交
C.有助于缓解宋代的边防压力D.造成两宋国家财政濒于崩溃
9 . 有史书称宋代“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故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宋人议论未定,兵已渡河”。这表明宋代(     
A.分权制度弊端日重B.士大夫缺乏治国经验
C.国家财政趋于困难D.中央与地方矛盾尖锐
10 . 下表所示是根据《元史》整理的天历年间(1328~1330年)各省岁入粮数占比情况。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行省

江浙

河南

腹里

江西

湖广

云南

陕西

四川

辽阳

甘肃

占比(%)

37.1

21.3

18.7

9.6

7.0

2.3

1.9

1.0

0.6

0.5


A.北方经济快速恢复B.赋税制度存在缺陷
C.京杭运河漕运衰落D.南方经济优势明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