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有学者认为,某朝代之前,在地理上,中国是指以“九州”为主的传统意义上的汉族聚居之地,大体上就是指长城以南的黄河流域和长江、珠江流域,即所谓“天地之中”,并不包括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中国之人”主要是知“礼乐”、服“衣冠”、从事种植农业的汉族,少数民族不在其中。实现了从“小中国”到“大中国”的转变的朝代是(     
A.汉朝B.唐朝C.宋朝D.元朝
2 . 北宋仁宗以前,江淮、两浙、荆湖等地的佃农迁徙“多被主人(地主)抑勒,不放起移”。“如主人发遣,给予凭由,方许别住”。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诏:“自今后客户(佃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年收田日毕,商量去处,各取稳便。即不得非时衷起移。如果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这反映出仁宗时期(     
A.地方势力膨胀B.租佃关系衰退
C.政府管理失控D.人身束缚减轻
2022-12-20更新 | 19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五)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朝形势图(1330年)

材料二   “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中书省)为表里,……以省官(中书省官员)出领其事……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诸行省用及(超过)千定(锭),必咨都省”“决大狱,质疑事……皆中书报可而后行。”“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

——摘编自(明)宋濂、王祎《元史》

材料三   美国独立战争期间,《邦联和永久联合条例》,即《邦联条例》经各州批准后正式生效。条例的主要内容:美国是由13个州组成的邦联制国家,各州保留其主权、自由和独立,以及其他一切未明文授予合众国国会的权力。第九条特别规定:如果没有得到9个州的同意,合众国国会不得擅自行使从经济、金融、法律到军队建设等多方面的权力。独立战争结束后,北美人民的经济状况并无明显的改善。相反,在17831786年,美国出现经济萎缩,纸币贬值,通货膨胀,捐税激增,使人民生活更加困难。于是他们对现状非常不满,不断举行起义。在国外,美国不仅受到西欧国家的轻视,而且还受到敌视。鉴于此,经过汉密尔顿和其他宪法支持者的共同努力,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取代邦联条例。这部宪法不仅确定了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等宪法基本原则,还确立了联邦主义原则,从而使美国由“头脑听从四肢指挥”的邦联制发展到“四肢听从头脑指挥”的联邦制。

——摘编自周跃军《从邦联制到联邦制——评美国国家结构形式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朝行省制的特点,并简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三,简要说明美国邦联制的弊端,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87年国家结构形式变化对美国发展的意义。
(3)综上,谈谈你对国家治理问题的认识。
2022-12-18更新 | 257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五)历史试题
4 . 2021年7月,“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祈风是宋代市舶司主持的一种典礼。南宋泉州知府真德秀曾作《祈风文》,“惟泉为州,所恃以足公私之用者,蕃舶也。舶之至时与不时者,风也;而能使风之从律而不愆(过失)者,神也。是以国有典祀,俾守土之臣一岁而再祷焉”。泉州九日山保留的十段宋代祈风摩崖石刻是全国唯一的祈风石刻群。

——摘编整理自《泉州祈风石刻考释》

材料二   元代泉州被非洲大旅行家白图泰称之为“世界大港之一”。马可·波罗就是从泉州返回意大利的。在海外贸易的带动下,泉州周围的柑橘、甘蔗和棉花等经济作物的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并大量出口。据考古发现,泉州一地属于元代的瓷器窑址,就多达几十处。随着海外贸易的蓬勃发展,大批来自不同国家或民族的商人来到泉州长期定居,被当地居民称为“南海蕃客”。阿拉伯商人和威尼斯、热那亚商人建立“商站”,在官方的监护下聚族而居,并享有一定程度上的自治。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几乎所有世界性的宗教都传到泉州,使泉州发展成不同宗教和谐共存的一个“圣地”。

——摘编自周中坚《梯航万国,誉播遐方——元代泉州港的极盛》


(1)概括指出材料一文物、文献有哪些史料价值?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元时期泉州成为“世界大港”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泉州海外贸易发展的历史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学者指出:”元代是犬牙相入原则发生转折性变化的时期,无论是作为高层政区的行省,还是降为统县政区的路,犬牙相入的原则都走向了极端,最能体现犬牙相入原则极端化的实例是行省的划界。”该学者意在说明元代(     

——地图选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A.行省制度推动元朝疆域的扩大
B.行省制度是元朝极端统治的产物
C.犬牙相人易埋下分裂割据隐患
D.犬牙相入原则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6 . 975年,宋太祖下诏:”向者登科名级,多为势家所取,塞孤贫之路。今朕躬亲临试,以可否进退,尽革前弊矣。”据此可知,该制度实施(     
A.维护了大一统的社会秩序
B.使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C.导致了”三冗两积”局面
D.有助于推动社会阶层流动
7 . “苏湖熟,天下足”“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共同反映的经济现象最早出现于(     
A.秦朝B.汉朝C.唐朝D.宋朝
2022-10-28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后鼓励武将“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利永远之业。”多数武将照做。后来宋真宗说:“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自有马多如簇。”上述材料反映了宋朝(     
A.崇文抑武的治国理念B.社会价值取向的变化
C.门第观念的逐渐淡化D.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9 . 元朝以大都为中心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驿道,东连高丽,东北至奴儿干(今黑龙江口一带),北达吉利吉思,西通伊利、钦察两汗国,西南抵乌斯藏,南接安南(今越南北部),做到了“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这表明驿道制度(     
A.加强了大一统国家的内部联系B.推动了长途贩运贸易的兴盛
C.推动了全国性市场体系的形成D.推动了专制主义的高度集中
10 . 朱熹认为:....天下之物莫不有理,唯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与该思想主张最接近的是( )
A.“人人皆可以为尧舜。”B.“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C.“人心私欲,故危殆。道心天理,故精微。”D.“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