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明朝一位地主谭晓,用低价购买大片低洼沼泽地,雇用乡民加以治理。部分土地被改造为良田,所凿水池养鱼,池上筑舍养猪,其余空地种植不同的果木蔬菜,顺带捕捉鸟类和昆虫。由此,谭晓成功致富。据此可知明朝
A.外来物种促进了农业发展B.农业经营方式多样
C.商业资本渗透到生产领域D.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明朝法律对边境关卡的茶贸易有严格规定:“凡犯私茶者与私盐同罪,私茶出境与关隘不讥(查问)者,并论死”。西部边民以马为赋,实行茶马互易,还在附近地区设立马政机构,专管马匹的孳牧,为军需战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补充,成为明代作战的有力后备资源。明代政府的这些措施(     
A.提高了军事动员的效率B.推动了行政管理一体化
C.调整了全国的财税关系D.适应了边防建设的需要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太宗说:“昔人谓御戎无上策,朕今治安中国,而四夷自服,岂非上策乎?”引见诸胡使者,谓侍臣曰:“汉武帝穷兵黩武三十年,疲弊中国,所获无几,岂知今日绥之以德,使穷乏之地尽为编户乎!”

——《资治通鉴·唐纪》

材料二 “以茶治边”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为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统治,利用其茶叶经济垄断权对西北游牧民族实行的一项羁縻统治政策,是融茶法、马政、边政于一体的一种边疆经略政策。它随着唐宋时期茶法的形成、茶马互市的兴起而开始出现,至明代臻于完善。它以西北游牧民族生活必需的茶叶作为经济武器,通过垄断茶马市场、“以茶赏番”等手段,“俾仰给于我,而不能叛”,成为“制两番以北虏之上策”,在民族史上具有较大的影响。

——摘编自郭孟良《论明代的“以茶治边”政策》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并举例说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以茶治边”的积极影响。
4 . 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这里的“变异”主要是指(    
A.对外政策趋于保守B.自由雇佣劳动
C.工商业市镇的出现D.耕地面积扩大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明朝册封鞑靼首领俺答汗,在西藏设行都指挥使司,在黑龙江流域设奴儿干都司。清朝设台湾府,蒙古族地区设盟、旗,新疆设伊犁将军,派驻藏大臣,西南改土归流,设理藩院等。明清时期的这些举措(     
A.导致中央集权的弱化B.奠定中国的疆域版图
C.体现经济繁荣与局限D.反映辉煌与挑战并存
2023-01-15更新 | 497次组卷 | 26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1-22高三·全国·课后作业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6 . 《天工开物》不仅记录并总结了当时农业和手工业领域的生产实践经验及工艺技术成就,而且注意从现象中发现本质,在科学理论方面也取得不少成就。它的作者是(     
A.利玛窦B.徐光启C.宋应星D.徐弘祖
2022-12-20更新 | 261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这里的“变异”主要是指(     
A.私营手工业占据了手工业的主导地位B.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出现
C.“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方式D.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8 . 顾炎武说:“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黄宗羲也说:“扶危定倾之心,吾身一日可以未死,吾力一丝有所未尽。”这说明他们都(     
A.反对君主专制B.反对宋明理学
C.重视伦理秩序D.强调社会责任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朝已开始出现“小行人、象胥、掌客、怀方氏”等具有周边民族事务管理性质的官职,秦朝正式在中央设置管理民族事务的“典客”。汉承秦制,汉武帝时期设置属国都尉,具体管辖归附及内属的边疆民族。唐朝边疆民族的首领可管理府州的具体事务,但需向唐王朝缴纳贡赋,统于唐王朝的中央政府。此外唐王朝还在边睡地区发展屯田、开辟互市贸易、妥善安排边疆民族子弟学习。元朝在吐蕃采取“政教合一”政策,在中央设置管理吐蕃事务的帝师和宣政院机构;在元朝兴起之地漠北,设岭北行省,基本行政单位仍是蒙古传统建制,并部署军队,戍守的同时进行屯田。明朝靠近内地的少数民族统治区减少,明政府直接控制、委派流官的地区增加。清朝在边疆全面推行郡县制和修订相关法规,强化边陲管理的同时,还鼓励内地百姓外迁至边疆谋生与开垦。

——摘编自谷家荣罗明军《中国古代边疆治理历谱识认》

材料二   19世纪以后,清政府将更多的精力用于维持衰退中的国内政治、经济体系,保卫边疆安全的能力逐渐低落,导致面临深刻的边疆危机。对此,清政府通过推行一系列边疆内地一体化政策来“昭示主权”,比如在新疆、台湾等边疆地区设省。日渐减少的财政收入使得清政府内部出现了“海防”和“塞防”之争,西方列强打开了中国的海防大门之后,面临着海疆危机,传统的边疆观不得不进行转变,清政府开始筹办近代海军。但是这些迫于外部压力之下的政策转变,忽略了边疆地区的实际情况,清末边疆政策的失误也非常明显。

——摘编自施润棋《清末我国边疆治理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主要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边疆危机出现的原因。
2022-06-27更新 | 2070次组卷 | 35卷引用: 四川省兴文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明朝前期,朝廷出于对日本实行经济封锁的目的,严厉禁止海外贸易。东南沿海地区的一些海盗、奸商等与倭冠勾结,进行走私活动,出没沿海,烧杀抢掠,造成巨大破坏。明廷为解决倭患派大军镇压。其中相互合作连续重创倭寇,使东南沿海形势稳定下来的民族英雄是(     
A.郑和戚继光B.戚继光林则徐C.戚继光俞大猷D.郑和俞大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