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教科书中的肖像画对于历史人物的刻画和历史信息的传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外历史纲要》(上) 中国古代史部分选了如下12位历史人物图像: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 秦始皇(公元前259-前210)、 汉武帝(公元前156-前87) 、 唐太宗(598-649)、王安石 (1021-1086) 、 岳飞 (1103-1142) 、 朱熹 (1130-1200) 、 明太祖 (1328-1398)王守仁(1472-1529)、戚继光(1528-1588) 、郑成功(1624-1662)、康熙帝(1654-1722)。

材料二   不同时代的岳飞画像

南宋宫廷画家刘松年(1131-1218)拥护抗金,反对投降,为缅怀抗金英雄而作《中兴四将图》。画作中的岳飞(1103-1142) 面白无须,身材微胖,头带方巾,一身淡绿装束,拱手而立,表现出儒雅气度。岳王庙的雕塑是20世纪80年代艺术品,岳飞头戴红缨帅盔, 身着紫色蟒袍, 臂披金甲, 右手握拳前抚,左手按向后,目光如炬, 气宇轩昂。

材料三   《宋史·岳飞传》载:   (岳飞)   “好贤礼士,览经史,雅歌投壶(吟雅诗及作投壶游戏,后常指武将之儒雅行为) ,恂恂如儒生”。

——摘编自逯成武《从统编教材选图的变化看史料实证素养的培育》


(1)从历史贡献的角度对材料一中 12位历史人物进行分类,完善表格内容。
类别人物历史贡献
政治家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王安石、明太祖、康熙帝
民族英雄岳飞、戚继光、郑成功
思想家孔子、朱熹、王守仁

(2)有人认为材料二中图1更接近岳飞真实形象,结合材料二、三阐释其依据。
2024-02-06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校际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明初,朱元璋命礼官纂修了《大明集礼》《军礼》《皇太子亲王及士庶婚礼》《官员亲属冠服之制》《官民相见礼》《乡饮酒礼》等,并由内府刻印,颁赐天下。朱元璋此举旨在(     
A.推广儒家礼仪B.构建统治秩序
C.规范官员行为D.提高民众素养
2024-02-05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明末清初思想十分活跃,黄宗羲严厉抨击君主专制,称帝王为“天下之大害”,还提出“工商皆本”;顾炎武认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这些新思想的出现主要源于(       
A.民主思潮兴起B.理学失去活力C.小农经济落后D.商品经济发展
2024-02-05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明代永佃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特别是我国的东南地区。如漳州府的龙溪、南靖、漳浦、平和等县,佃户在向地主交纳若干“佃头银”之后,就获得了长期耕种和处置耕作的权利。明代永佃制(       
A.扩大了农业生产经营的自主权B.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C.强化了地主对佃户的经济剥削D.导致货币地租取代实物地租
2024-02-05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明末清初,顾炎武提出了“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天下之人,各怀其家,各私其子,其常情也”,还提出“疾耕”与“通商”并重的主张。这些主张(     
A.折射出了社会转型的趋势B.否定了儒家伦理道德
C.体现了主流价值观的嬗变D.继承了传统民本思想
2024-02-04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新时代催生新思想,新思想引领新时代。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伴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和经济大变动,王官之学的退场,私学的兴起,最终造就了诸子百家争鸣的兴盛局面。

——摘编自袁行霈 严文明等《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宋明理学最初产生于北宋时期,盛行于南宋、元明时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是融合了佛、儒、道三教,将三教理论融为一体的思想体系,是北宋时期之后社会经济政治高度发展的理论体现,也是中国古代哲学长期发展的结晶。宋明理学重视人的道德修养,但在它为封建专制的统治者作为官方思想去批判一切的时候,它最终便发展成为恃强凌弱而又扭曲的“存天理、灭人欲”。

——赵佳为《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的宋明理学》

材料三   明末清初社会的激烈动荡,促进了思想界的活跃。李贽提倡个性解放;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痛斥封建专制制度是“天下之大害”;黄宗羲在中国历史上首次提出“工商皆本”的口号;唐甄在《潜书·空语》中提及“凡为帝王者皆为贼”;王夫之在《张正自蒙注》中指出“理欲皆自然”。这些早期的启蒙思想在中国思想界掀起了狂涛巨澜,使中国思想界一度出现了群星璀璨的繁荣局面,他们对封建传统的批判精神,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陈寒鸣《中国早期启蒙思潮略论》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列举百家争鸣的代表派别、代表人物及代表思想。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明理学具有哪些积极影响?
(3)依据材料分析明末清初这些“狂涛巨澜”出现的背景。
7 . 万历初年,一条鞭法颁行不到五年,国家税收收入达到435万两,比隆庆年间增长74%,同时消费下降到349万两,盈余86万两,扭转了多年的中央财政危机。据此可知一条鞭法(     
A.加重了人民的经济负担B.导致了地方政府的贫弱
C.简化了赋税的征收名目D.增强了中央集权的力度
2024-02-04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学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若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比较,则可以看出第二帝国“外向”、“开放”,带“竞争性”。与明清之“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迥然不同……第二帝国带扩张性,而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

——据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1)指出“第二帝国”与“第一帝国”在政治上的主要不同,并简要说明其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三帝国的“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在对外交流方面的主要表现及其消极影响。
2024-02-04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雍正帝时,在皇帝寝宫旁边设立军机处,军机处官员在皇帝直接监督下工作,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内阁只负责处理一般文书。这表明(     
A.中央集权不断强化B.中枢秘书机构发生变化
C.决策机构根本变革D.官僚机构日益廉洁高效
2024-02-03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明清之际,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的思想家是(     
A.朱熹B.李贽C.王夫之D.顾炎武
2024-02-03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