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有学者认为,距今约5000年前的良渚古城是长江流域早期文明的范例。如下表,它以最大的城、最早的坝、最美的玉重新定义了江南的概念。由此可知,良渚古城(     
最大的城从城址区中心向外,依次有宫城、内城、外郭三重结构,分别被城墙和外郭墙环绕;内城面积290万平方米;外郭内面积为630万平方米
最早的坝在古城建设之初,规划设计和建造了11条堤坝,分别构成高低两道防护体系;形成13.29平方千米的库区
最美的玉改进了切制抛光、琢刻、钻孔等制玉工艺,制作了种类各异的良者玉器,创造出了灿烂的良渚玉器文明
A.展现出强大的社会组织能力B.已经具备成熟的奴隶制国家形态
C.以手工业和商业为经济支撑D.证明当时长江流域经济领先北方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考古发现我国最早的玉器出现于约8000年前,主要有内蒙古兴隆洼遗址、辽宁阜新查海遗址出土的小型玉凿工具及玉环、玉玦等装饰品,淮河下游江苏淮安市宋集乡青莲岗文化遗址出土的玉斧、玉铲等小型工具及玉镯等装饰品,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玉璜、玉坠等佩饰。据此我们可以判断(     
A.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B.自然环境决定文明发展的程度
C.早期玉器注重实用性与审美性D.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不断增强
3 . 位于今天辽宁省朝阳市的牛河梁遗址,距今约5000年左右,属辽河流域红山文化的一部分。该遗址发现的墓葬大小不一,墓内随葬品多玉器,如猪龙形玉雕、钩云形玉佩、玉璧和玉龟等,种类和数量随墓的大小而异,也有些墓空无一物。据此推知,当时辽宁地区(     
A.已出现较明显的贫富分化B.玉器制作水平全国领先
C.生产工具以打制石器为主D.已出现早期国家的雏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晋陕大峡谷东岸的山西兴县碧村遗址,是一座有内外双重城垣的石城,城内遗存面积达75万平方米。研究表明,距今4000多年前的居民在此居住,形成以粟为主要粮食作物,并养殖猪羊牛的农耕经济;与同期的陶寺、石昴等古国遥相呼应。这一城垣遗址的发现(     
①反映当地先民的定居和防卫等条件②证明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国家出现
③说明当时人们已成为食物的生产者④提供中华文明起源的又一考古证据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考古资料显示,半坡遗址发现了菜种遗存,姜寨遗址发现了猪、羊、狗的遗骨与畜栏等养殖业遗存。这反映了(     
A.中华文明形成多元一体格局B.中原地区自然环境优越
C.原始先民农业种植技术成熟D.早期农业文明的发展
6 . 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我国新石器时代的考古有一系列重大发现,如甘肃秦安大地湾仰韶文化晚期的“大房子”、辽西红山文化的“祭坛、神庙、积石冢”、浙江余杭良渚文化的黑陶和磨光玉器等。这些发现说明(     
A.新石器时代区域文明同步发展B.史前文明具有多元性特征
C.早期人类已有强烈的宗法观念D.文明起源地分布较为广泛
2023-10-17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据2023年2月《辽宁日报》报道,考古人员在距今约6400年前的马鞍桥山遗址不仅发现了集居住、祭祀、墓葬于一体的大型生活聚落城址,而且在一个大型祭祀坑内还发现了用于祭祀的整套农业工具,其中包括播种用的石耜(犁)、收割用的石刀、加工谷物时使用的石磨盘和石磨棒。由此可推知,当时(     
A.区域文化交流得到加强B.“多元一体”格局已形成
C.农耕经济占据重要地位D.国家初始形态基本定型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辽河流域发现的众多考古学文化为探究中华文明的起源提供了丰富可信的地下材料。中国早期文明的分布呈现出以燕山南北长城地带为中心的北方辽河流域文明,以山东为中心的东方和以关中、晋南、豫西为中心的中原等地的黄河流域文明,以太湖为中心的东南部和以洞庭湖与四川盆地为中心的西南部等地区的长江流域文明构成的多元一体的文明分布格局。据考古学证实,曾经的中华大地上,确实存在过很多高度发展、处于文明起源阶段的文化,中华文明多源并起、相互影响的发展模式是合情合理的。

——摘编自张念征《浅析中华文明的早期起源》

材料二   中国早期文明是世界早期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考古学家在距今7000-6000年的裴李岗文化遗址中就发现有粟的痕迹,在距今6000年左右的河姆渡遗址中也发现有水稻的遗存。此外,大约公元前3000年,中国就出现过不少以城为主的政治中心,如河南淮阳平粮台古城等。商朝时,虽已用甲骨文书写典籍和历史文献,但比甲骨文还早的中国文字是陶文,它早在公元前3000年代初的大汶口文化的陶器上和良渚文化的陶器、玉器上就已经出现了。商代时期的青铜工艺技术已相当成熟,如湖南宁乡发现的四羊方尊和司母戊鼎,都是当时青铜工艺成熟发达的重要代表。

——摘编自刘英伟《论中国早期文明的特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新石器时代辽河流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早期文明遗址,并概述你对“中华文明多源并起、相互影响的发展模式是合情合理的”这一观点的理解。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早期中华文明发展的基本特征,并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早期中华文明成就的认识。
2023-10-13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联考历史试题
9 . 如表所示为我国部分早期文化遗址的重要发现。这可用于说明我国(     
名称重要发现
仰韶文化遗址殿堂式大型建筑、大型居址及二十四万多平方米的大型环壕聚落、大型墓地
大汶口文化遗址城址和随葬品丰富的大型墓葬
屈家岭文化遗址规模不等的城址建筑、大型墓葬及丰富的随葬品
A.文明的逐渐发展及成熟B.中原文化区的核心地位
C.早期文明逐渐走向统一D.区域文明的相似性发展
2023-10-13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表所示是在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已鉴定的墓葬中,具有随葬石铲、斧、锛等工具的男性墓葬和女性墓葬的数量。据此可以推知,这一时期(     
时期鉴定墓葬/座男性墓葬/座女性墓葬/座
中期阶段423111
晚期阶段761
A.阶级分化现象较为明显B.山东地区手工业发达
C.男女社会地位发生变化D.男性主要从事手工业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