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8 道试题
1 . 在辽宁一些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不少房屋的外围都有着院落式的围墙,几乎所有房屋都有着多层的、极厚的屋内地面。一间房子原墙基不动,屋内先后垫积的居住面可达六、七层或更多。可见,当时这些地区(       
A.氏族之间联系趋于紧密B.阶级分化较明显
C.农业与手工业开始结合D.私有制已经产生
2 . 尧舜之都的陶寺遗址考古发掘出的圭尺和玉琮游标,构成了完整的“中”(西周以前对圭尺的称谓),它用于测晷影制定历法以及测量天文大地。帝尧禅位给舜时便叮嘱:“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圭尺)”。这表明陶寺时期(     
A.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B.农业发达推动了手工业进步
C.已出现社会等级分化D.人类开始走向农耕定居生活
2023-10-07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王巍说:“迄今为止最早的陶器,最早的栽培稻,最早的古城,最早的独木舟,最早的干栏式建筑,最早的水井,都是长江流域史前先民的发明创造”。这可用于说明(     
A.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重要起源区域B.中华文明成果领先于世界
C.先秦时南方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北方D.考古发掘是重要研究途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河北柏人城遗址是我国保存较好的古代大城池之一,史籍记载:“柏人城,尧所都也。”尧帝在柏人城一带开门纳谏,广揽贤士,在大麓(尧山东麓)接纳了虞舜。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我国(     
A.建立起了最早奴隶制国家B.宗法血缘关系走向了瓦解
C.具有原始的民主政治传统D.贵族等级分封制逐渐确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图为良渚古城及外围水利系统结构图。该水利系统由自然山体的多段坝体组成,需要长时段的建设施工。据此可知,良渚文化时期(     
   
                                     良渚古城及外围水利系统结构图
A.强制性的公共权力已经出现B.精耕细作农耕技术初显
C.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D.呈现出多元一体的特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87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南濮阳西水坡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了一副壮年男性骨架,骨架周围有用蚌壳精心摆塑的图案。有学者认为,骨架左右的蚌塑龙虎图案布列方位与中国古代二十八宿的东西二宫一致,蚌塑三角形图案与其东侧横置的两根人胫骨组成的是北斗图像。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     
A.中原地区初步确立王权制度B.当地迈入了阶级社会的门槛
C.黄河流域已经产生宗法制度D.时人对天象已有一定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中华文明的物质创造不胜枚举,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前,仰韶就已绽放出华夏文明之光。这主要表现在(       
A.修建大规模祭坛和神庙B.成功驯化了猪和狗等家畜
C.粟作农业在孕育中发展D.使用胎壁薄如蛋壳的黑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在青海柳湾发现的366座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墓葬中,有20座两人合葬墓(即一人葬于棺内,一人葬于棺外)、3座双棺合葬墓和2座两人同棺合葬墓,还出现了没有任何葬具的土坑墓。这反映出当时该(     
A.阶级对立较为普遍B.贫富分化已经显现
C.社会矛盾日益复杂D.劳动方式发生变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据考古研究,山西陶寺遗址已具有完备的都城功能,陶寺遗址不仅展示了丰富的物质文明成果,也呈现出了距今4000年左右古人的精神世界。据下图可推知(       
A.随葬品种类差异巨大B.陶寺已经成为文明核心
C.社会已出现贫富分化D.夏都城在此基础上建成
2023-08-28更新 | 272次组卷 | 5卷引用:2023年辽宁省高考历史押题卷(五)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它作为新石器时代晚期一支高度发达的考古学文化,在长江下游地区文明化进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其以玉器为代表的宗教性遗物,数量之多和品质之精是空前的。以琮、璧、钺为代表的玉器系统赋予了区别身份、地位、权力等社会人伦的含义。材料描述的文化遗存是(     
A.仰韶文化B.良渚文化C.大汶口文化D.龙山文化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