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先秦文献载远古之时“民神不杂”,到少昊氏之时人人祭祀,导致“民神杂糅”,引发灾祸。颛顼即位后,设专职人员分管天事,促使民神异业,各司其序,从而改变了原始祭祀的泛滥。这一变化可以用于佐证在“万邦”时代(     
A.官僚系统业已初步形成B.阶级分化促成神权垄断
C.生产发展削弱宗教权威D.贵族政治取代原始民主
2 . 五帝时代指的是古史传说中夏代以前的中国上古时代。根据文献记载,“五帝”的提法当始于西周或春秋时期,目前所见关于五帝时代的文献都在晚商以后。东汉的《越绝书·宝剑篇》记载:“赫胥(黄帝之孙)之时,以石为兵,断树木为官室。”这表明(     
A.先民对远古时期记载丰富B.五帝时代与考古学发现已经相互印证
C.古史记录系统的周密完备D.传世文献提供了五帝时代存在的可能
3 . 《国语》《墨子》《竹书纪年》《史记》都有关于夏朝的记载,但殷墟数十万甲骨文片中都没有提到夏朝,而“二里头文化遗址,又明确了商朝之前还有一个朝代,只是没有带文字的文物出土证明是“夏”,经综合考证,考古学家认为,可以证明夏朝的存在。这说明(     
A.史料的多元性有助于推动史学研究的发展B.文献史料由于其主观性影响对历史的解读
C.历史研究需要实物史料佐证才具有科学性D.科学地进行考古研究一定能证明夏朝存在
2022-12-16更新 | 931次组卷 | 16卷引用:辽宁省北镇市第二高级中学、北镇市第三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距今约5000年左右的良渚文化遗址,在空间上分为宫殿区、内城与外城三部分。古城还有祭坛、贵族墓地、手工业作坊等处。良渚先民创造出一套包括玉璧、玉琮、玉钺在内的玉礼器系统。据此可知,当时可能(     
A.青铜铸造技术成熟B.形成国家初始形态
C.氏族制度不复存在D.进入早期国家时期
5 . 根据考古分析,二里头文化的分布范围几乎遍布于整个黄河中游地区,它不仅内向吸收周边区域的文明成果,而且将源自中亚地区的作物、家畜和青铜冶金技术加以改造和提升。此考古分析反映出(     
A.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B.中华文明兼收并蓄的特点
C.不同地区文化的起源相同D.早期区域性国家形态出现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下图为春秋时期秦公簋(古代食器,也作礼器)铭文,内容显示秦公先祖追随大禹,为大禹治水建立功勋,“虩事蛮夏”,为夏王朝鞠躬尽瘁。该文物
A.证明夏朝已有成熟文字B.是秦统一六国的历史依据
C.可用以论证夏朝的存在D.反映出秦国谨遵礼乐制度
7 .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提到:自禹、启以来,中国古史上已有中央共主传世相承千年之久。虽王朝有夏商之别,政治演进,则仍是一脉相承。这表明当时(       
A.中央集权制度源远流长B.早期国家发展呈连续性
C.分封制成熟于夏商时期D.夏商周帝王系一脉相承
2022-04-22更新 | 1607次组卷 | 26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8 . 如图是河南巩义出土的“河洛古国(距今5300年前后)”中9个陶罐模拟的北斗九星天文遗迹。北斗九星作为帝王象征,凸显礼制和文明的现象,被后世夏商周王朝文明所承袭传承。该遗迹表明
A.早期都城建设趋向完备B.天人合一和早期王权出现
C.早期国家已经基本形成D.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较高
2021-03-03更新 | 372次组卷 | 7卷引用:辽宁省东南合作校2021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史记》写道:“益让帝禹之子启。”同时《战国策》也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这反映了
A.禅让制被世袭制所代替B.选贤举能制度得以确立
C.益主动禅让位置与帝启D.《战国策》不如《史记》可信
2020-12-19更新 | 14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辽宁省实验中学东戴河分校2021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下表为我国远古之乐(部分)主旨内容的概括。据此可知,远古之乐
创作者内容
伏羲氏朴实地反映了上古时期人们用网罟捕鸟、捕鱼的情形
朱熹氏用五弦瑟作乐,调和阴阳,求雨抗旱,期盼获得收成
葛天氏歌颂草木与五谷繁盛生长,诉说尊重自然规律的心愿
炎帝歌颂神农教人种植、区分农作物和测定农时的功德
A.形成了完整的乐理体系B.反映了当时的生产生活
C.受到了巫术观念的影响D.渗透了一定的美学思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