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南京博物馆收藏的殷墟甲骨文共有3000余片,经古文字专家辨认考证,上面所记载的商王世系与《史记·殷本纪》中的相关记载基本一致。这表明(       
A.出土文物可以用来检验传世文献的可信度
B.传世文献在史料价值上远高于出土文物
C.对商王世系的研究考古界一直存在着争议
D.出土文物能够更全面地揭示历史的真相
2 . 位于北京市丰台区的新宫遗址是一处夏商时期聚落遗址。稳定同位素结果显示,该遗址人群的食性以粟为主,并且不同等级墓葬的墓主人之间饮食结构差异不大。材料反映出该时期北京地区(     
A.精耕细作农业发达B.区域间文化交流频繁
C.阶级差别日益严重D.农业生产占重要地位
2023-07-21更新 | 472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关于启的继位,古书中有不同记载。《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这说明
A.久远的历史难以形成统一的定论B.从公天下到家天下并非一帆风顺
C.从公天下到家天下是历史的进步D.启的继位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2022-01-01更新 | 613次组卷 | 15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第一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创新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为不同史籍中关于启继位一事的历史记述。根据“孤证不立”的史学研究方法,能够被认定的共同的史实是
记述出处
益让帝禹之子启,而辟居箕山之阳……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史记•夏本纪》
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战国策•燕策一》
A.启继位建立了夏朝B.启继位存在着争议
C.禹死后其子启继位D.世袭制遭到了破坏
6 . 史书记载:“益(当时一部落首领)千启位,启杀之。”启这一做法,对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
A.实行了禅让制B.建立了奴隶制国家
C.开创了王位世袭制D.确立了皇帝制
7 . 商朝王位继承本来以兄终弟及为主,国君即位时年纪较长,对民情有一定了解,统治较为得法。自第26任商王庚丁时起,继承法改为父死子继,新君养于深宫。《尚书﹒无逸》有云:“生则逸,不知稼穑之艰难,不闻小人之劳,惟耽乐是从”。据此不能得出
A.商朝政治加速腐败
B.宗族关系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C.商朝以血缘关系维护政治联系
D.商朝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秩序
8 .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姚河塬遗址中,发现有功能结构复杂的聚落形态、带墓道的高等级墓葬、掌握高技能工艺的铸铜作坊,出土的青铜器、玉器、瓷器、象牙器等珍贵文物,以及刻字的卜骨等。由此可知,这一时期可能存在的现象是
①贫富分化和阶级差别的出现   ②定居和原始村落的形成   ③手工技术的进步
④殉葬成为当时社会的普遍现象   ⑤早期文字符号的出现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①②③⑤D.②③④⑤
9 . 某学者的论文中先后呈现如下材料:“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左传·昭公六年》);“鲧作城郭”(《世本·作》)。这位学者引用的两段材料最有可能是为了说明
A.阶级的产生B.世袭制的确立
C.私有制的起源D.早期国家的诞生
10 . 考古发现,地处黄河流域中游的陶寺古城,南北长约1000米、东西宽约560米,面积约56万平方米。城南为公共墓地。在已发掘的1000多座墓葬中,有9座大型墓葬,出土了象征权力的钺和斧之类的玉石兵器。这表明
A.中华文明曙光初现B.玉石兵器普遍使用
C.早期国家已经出现D.社会分工日趋精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