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1 . 据《史记》记载,战国时期燕昭王派大将秦开渡过辽水进击箕氏朝鲜(周封侯国),“取地二千里’’,开辟了辽东,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这反映出战国时期(     
A.列国纷争不断加剧B.郡县体制全而推广
C.诸侯强国开疆拓土D.边疆地地区实现稳定
2023-11-05更新 | 159次组卷 | 6卷引用:广东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2 . 《史记》记载西周开国功臣太公望被封到齐国后,“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据此可知,分封制(     
A.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B.推动了文化交融
C.扩大了国家统治范围D.巩固了王室权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有学者指出,西周时期的特殊历史机遇,使周王室的血缘亲属直接转化为诸侯的政治贵族,解决了政治与血缘、宗族与国家的融合问题,实现了政治关系与血缘关系的相互转化。这一转化主要缘于(       
A.分封制度的实施B.君主制度的确立C.井田制度的推行D.礼乐制度的实行
4 . 在西周分封制下,天子、诸侯、卿大夫分别作为三级国家政权的君主,享有直接向下一级贵族授土、授民等决定权,而不必通过“议事会”或“代表大会”的批准。由此推知(     
A.当时中央集权雏形已出现B.分封制为分裂割据埋下隐患
C.分封制有效拱卫了周王室D.西周政权家国同构特点明显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按照(周礼)规定,天子用九鼎八簋,所谓一言九鼎即由此而来。而诸侯只能用七鼎六簋,大夫用五鼎四簋,士用三鼎二簋等等。周代诸侯国的“公、侯、伯、子、男”分别赐予五等爵,形成“多级的阶梯”的表现形式。这些规定(     
A.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B.强化了统治的神权色彩
C.遵循了严格的等级秩序D.实现了政权和族权结合
6 . 西周建国之初,周王室并未能实际掌握四方蛮夷之地,但在推行分封制后,周王室基本上控制了华夏文化周边的蛮夷之地。这表明西周分封制(     
A.实现了中央集权统治B.成为稳定社会秩序的规范
C.阻碍了中华民族融合D.利于扩大中原文化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爽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制(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2022-07-08更新 | 6643次组卷 | 258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周成王即位后不久,纣王子武庚勾结周武王的弟管叔、蔡叔等发动叛乱,周公东征,诛杀武庚、管叔,平定了叛乱。《左传》载:“昔周公吊(吊:伤、叹息)二叔(此指管叔、蔡叔)之不咸(与贤通义),故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反映了(     
A.分封制导致地方叛乱B.周初实行分封制的必要性
C.周成王破坏了宗法制D.君主集权体制的严重隐患
9 . 者减钟是春秋时期吴国的青铜乐器,它不仅型制、工艺近似中原,铭文体例也与周王室的铜器相似。这一现象说明(       
A.传统的政治秩序已经崩溃B.中原文化影响至周边地区
C.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消失D.各诸侯国的改革运动兴起
10 . 王国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与材料中的“立子立嫡之制”和“封建子弟之制”分别对应的是(       
A.宗法制和郡县制B.宗法制和分封制C.分封制和宗法制D.郡县制和宗法制
2022-06-24更新 | 1021次组卷 | 16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德琳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