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今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陕西长安张家坡及普渡村墓地等处出土了一批具有长江中下游风格的西周青铜器。这说明西周时期
A.中原文化向周边传播B.各诸侯国维护周礼
C.宗法制度分崩离析D.南北文化相互交流
2021-06-09更新 | 11390次组卷 | 87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华侨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据《左传》记载,周公把“殷民”六族和七族以及方国“怀姓九宗”的贵族分别分配给鲁、卫、唐三国,使他们带着宗氏和分族,统率着所属奴隶,随从封君迁到封国,“职事”于封君。这一举措
A.标志着分封制度的确立B.促成了集权国家的建立
C.推动了周初的文化融合D.消弭了周初君臣的分歧
3 . 周公平定三监之乱后,调整分封策略,并采取了新办法安置旧殷势力。如卫康叔受封于殷都旧地,他领有的七个殷人氏族大多是原住民;鲁侯伯禽领有的六个殷人氏族,则是随伯禽受封迁过去的。这反映了分封制
A.结合地缘与血缘加强国家管理B.巩固了贵族的世袭特权
C.实现了天子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重视对边远地区的开发
2020-06-22更新 | 1229次组卷 | 14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普宁二中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东夷地区原以游牧为生,兽皮为衣;齐、鲁在此地建国后,“劝以女工之业,通鱼盐之利”“变其俗,革其礼”;至战国,东夷地区已无异于中原。这可以佐证西周
A.井田制度的推广B.分封制度的影响
C.礼乐制度的作用D.集权体制的形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周初,齐、鲁、唐、燕等地发展远远落后于中原。春秋时期,各封国的经济都有了较大的发展。这反映出
A.诸侯势大致使王权衰弱B.诸侯争霸促进经济交流
C.中原地区发展渐趋缓慢D.分封制推动了社会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在分封制下,任何一个诸侯都知道自己仅仅是周王的部下大臣,自己的领土也仅仅是国家土地的一部分,这一认知直到春秋中叶都没有大的改变。这说明分封制
A.进一步强化了宗法等级秩序
B.实现了拱卫周王室的目的
C.有助于国家整体观念的形成
D.成为开拓疆土的主要手段
2018-01-29更新 | 400次组卷 | 29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河婆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说:“(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下列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贵族色彩”
C.“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有较大自主权
2020-04-07更新 | 238次组卷 | 63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普师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中国史纲》记载:“在一个王室的属下,有宝塔式的几级封君,每一个封君虽然对于上级称臣,事实上是一个小区域的世袭政长而兼地主。”材料反映的是
A.分封制B.城邦制C.郡国并行制D.中央集权制
9 . 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文中的两个“制”分别是(   
A.分封制和郡县制B.宗法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皇帝制D.世袭制和行省制
2016-11-18更新 | 1269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6-2017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华美实验校高一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10 . 清朝的袁枚曾说:“先王有公天下之心而封建……故封建行而天下治。后世有私天下之心而封建……故封建行而天下乱。无先王之心,行先王之法,是谓徒政”。据此可知:(     
A.袁枚反对先王时期实行的“封建”制度
B.袁枚不主张后世搞“封建”制
C.袁枚主张政治制度要公开给天下百姓
D.“封建”制度在历史上没有产生积极作用
2016-11-27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广东揭阳一中高二下期第二次段考文综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