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4 道试题
1 . 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记述了夏朝帝王“世及”情况:帝禹崩,其子“启遂即天子位”,“从禹至桀十七君,十四世。”传子十三,传弟二,回传嫡子一。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
A.夏朝禹开创了王位世袭制度B.夏朝的宗法制度已较为成熟
C.夏朝王位世袭以血缘为纽带D.夏朝的王位传承以传子为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刘斌在《良渚文化与良渚古城考古的意义》中说:“对良渚古城遗址和良渚文化的深入研究,有力地改变了中华文明起源于晚商时期这一传统观念。良渚文化已进入成熟文明和早期国家阶段,良渚是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圣地,在中国都邑发展史和中华文明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良渚文化说明中华文明起源具有多元性
②良渚文化有力证明中华文明具有五千年历史
③史料实证是历史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④良渚文化在中国都邑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0-01-17更新 | 426次组卷 | 17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神话传说及民族学研究表明,中华民族的远祖可分为华夏、东夷、苗蛮三大文化集团;考古学家夏鼐发表的《碳十四测定年代和中国考古学》把中国远古文明分为七个区域。据此可知
A.神话传说完全符合真实的历史B.历史研究必须依赖考古发掘
C.中国文化的起源具有多元特点D.中国文化华夷之辨根深蒂固
5 . 尽管“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已经证明了夏朝的存在,但国外和国内仍有相当的历史学者怀疑夏朝的存在,因为至今尚未发现象商周那样用甲骨文、金文来记录的当时的史实史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禹至桀十七世,有王与无王,用岁四百七十一。

——摘自《竹书纪年》

惟文王尚克修和我有夏。

——摘自《尚书·君奭》

夏后启之臣曰孟涂,是司神于巴。

——摘自《山海经·海经·海内南经》

材料二 二里头遗址



(1)你认为夏朝是否存在?请说明你的理由。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考古史料和历史文献在上古历史研究中的认识。
2019-11-06更新 | 330次组卷 | 4卷引用:新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随堂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考古学家在西安半坡遗址中发现大量农具和贮藏食物的窖穴。窖穴中有碳化了的粟,粟为耐旱作物,适合在黄土地带生长。据此可以判断
①当时我国已经出现原始农业
②先民能够因地制宜地种植作物
③半坡居民修建大量水利工程
④南方湿润气候有利于农业生产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19-11-06更新 | 94次组卷 | 6卷引用:新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随堂练习
7 . “芒芒禹迹,划为九州”;“夏有乱政,而作禹刑”;“鲧作城郭”。上述信息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禅让制形成
B.王的出现
C.早期国家诞生
D.世袭制的确立
8 . 从大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国古代史上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从“公天下”到“家天下”的历史事实反映了
A.不断变化的人才标准
B.不断变迁的统治模式
C.不断改变的社会形态
D.不断趋向文明的历史进程
9 . 古史传说中炎帝、黄帝等英雄的丰功伟业,反映了我国从人类起源到迈向文明的巨大飞跃。下列最能为这些传说的真实性提供证据的是
A.元谋人牙齿化石B.半坡聚落的遗址
C.后母戊青铜方鼎D.司马迁的《史记》
10 . 2019年4月5日,陕西广播电视台联合央视中文国际频道、台湾中视、凤凰卫视等多家媒体,举行中华大祭祖现场直播,这是祭拜
A.蚩尤B.炎帝C.黄帝D.大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