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7 道试题
1 . 有学者认为:“夏商周三代的王国,属于“国上之国”,王国与邦国代表了当时国家类型的两种形态,而夏商周三代历史的特殊性之一也就在于中央王国与诸地域的邦国所存在的这种特殊关系。”他力图说明当时(     
A.等级森严的阶级关系B.宗法分封制的特殊性
C.早期国家结构的特点D.天下共主的局面形成
2 . 二里头遗址中有一处浅穴式家族墓地.墓主生前为铸锅工匠或高等级铸铜管理者。这类成员从事相同职业、死后就近埋葬的现象在二里头遗址中十分普遍,形成了家族墓地与不同功能的建筑遗迹在空间上紧密结合的特色墓地。这可用于佐证当时(     
A.社会管理能力十分强大B.社会分工呈现细化倾向
C.早期国家形态初具雏形D.手工制造技术较为先进
3 . 专题片《古蜀记·三星夺目》解说:仔细研究三星堆的出土文物,我们便不难发现一个现象,玉琮和良渚文化出土玉琮十分相似,陶岙、玉璋、铜牌饰深受二里头夏文化的影响,铜罍、铜尊等青铜器,又深受商文化的影响,在湖北石家河文化出土的文物玉人头像造型,外观神态与三星堆青铜人像十分接近。这说明(     
A.青铜器文明开始于古蜀B.早期国家注重祭祀仪式
C.古代蜀地文明特色鲜明D.区域之间文明交流广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夏朝历法《夏小正》全文共400多字,载有一年中各个月份的物候、天象、气象、农事等内容。其记载的生产事项,包括农耕、渔猎、采集、蚕桑、畜牧等,但无一句提到“百工之事”。材料反映出夏朝(     
A.已有确切文字可考的历史
B.重农抑商经济思想已产生
C.江南地区社会分工欠发达
D.历法的完善程度明显不足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在二里头文化的重大发现中,作为礼器的玉石牙璋的辐射范围已经到了越南北部,与《禹贡》所载的九州的大致范围以及秦汉帝国统一疆域的大致范围相当。这说明二里头文化(     
A.奠定了早期中国基础B.印证了中国五千多年文明的历史
C.重塑了华夏民族意识D.体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
6 . 有学者提出,黄河流域文明发展中存在“三条线”,以及原始社会末期夏商周三部族集中分布的“三大块”(如下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夏商周三代政治势力未超出部族板块B.先秦时期中原华夏势力向北进抵甲线
C.古代少数民族南下均定都甲乙线之间D.历代大一统王朝都建都于丙线的附近
7 . 据最新考古发掘所知,偃师二里头都邑的主体要素包括:“井”字形主干道路网络;宫殿区:宫城,宫殿建筑群;官营作坊区:铸铜作坊、绿松石器加工作坊;祭祀区:祭祀遗存;贵族居住和墓葬区:青铜礼器、玉礼器、绿松石礼器等。由此可见(     
A.青铜铸造是手工业生产主要部门B.中国古代都城布局结构定型
C.中华文明可能跨入王朝国家阶段D.阶级分化与私有制开始出现
2024-04-16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合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8 . 有学者指出:夏的都城有崇、安邑等13处,商的都城自契至汤有、蕃等7处,汤以后五迁,西周早期都城曾有邰、豳等5处。这些都城或相继建立或同时建立,最后均可能同时并存。早期国家的都城同时并存(     
A.源于重建社会秩序B.受同源共祖观念影响
C.利于加强王权辐射D.说明国君权威增强
9 . 新石器时代众多文化遗址已出现原始的龙纹,如鱼龙、蛇龙、猪龙、鳄龙等,后来以蛇与鳄为主体,兼取其它一两种动物特征。夏商时期龙纹更加抽象化,拼合了更丰富的动物特征,用“百物”特点奠立了后世龙形象的基本特征。由此可见,早期的中华龙文化(       

红山文化玉龙                                        商朝妇好墓玉龙
①与原始社会的自然崇拜密切相关       ②体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
③说明了华夏认同的观念已经形成       ④反映了早期手工技艺的精巧细致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0 . 夏商时期,人们对天文、星象有一定认识,根据天文星象制定了历法。《夏小正》记载有一年中各个月份的物候、天象、气象等内容;商朝的殷历设置了闰月,并将一年区分为春、秋两季。 材料表明,夏商(     
A.对自然界的认识有所提高B.农业发展推动社会分工
C.统治具有浓厚的神学色彩D.社会经济有了长足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