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7 道试题
1 . 古史相传,尧年老时,根据推举和他对舜的考察,由舜继承其位。舜年老时,也用同样的办法将权力传给禹。这种部落联盟首领的选拔方式
A.盛行于新石器时代B.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C.带来了阶级的分化D.导致家天下现象出现
2 . 牛河梁转山子金字塔式巨型建筑中心为夯土土丘,直径近40米,残高约15米,外包巨石,整个建筑总面积大约1万平方米。建筑用到了从远方搬来的巨石,以这项工程而论,至少需要数十万人力。由此推知(     
A.该遗址处于旧石器时代B.该遗址处于新石器时代
C.已经普遍使用铜制农具D.文明的曙光已显现
2021-10-29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以身作则,公而忘私”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之一。他曾治黄河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以下关于他所建立的王朝描述错误的是       (  )
A.最高统治者称为“后”B.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C.二里头遗址可能是其遗存D.成员不再聚族而居
4 . 下图为后人通过文献整理出的夏朝第11代君主至第15代君主世系图。据此可知,夏朝

注:图中横线代表直系血亲(父子)关系;每一纵列的君主辈分相同。
A.“家天下”的色彩浓厚B.兄终弟及现象普遍
C.权力交接强调“传贤”D.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5 . 图1、图2所示分别为出土于瑶山墓地(属良渚文化,约公元前30世纪至前26世纪)的玉钺和夏朝晚期(公元前18至前16世纪)的青铜钺。在良渚诸遗址中,凡有玉钺出土的墓葬,规格都是最高级别的;在全国各地的青铜时代遗址中,迄今发现与图2所示大小相近或比之更大的青铜钺不到10例。这些文物的出土印证了距今四五千年前的中国
A.已经初具国家形态B.部落战争非常频繁
C.祭祀活动规模宏大D.刑罚制度较为残酷
6 . 有人指出:“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它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历史正式进入了文明时代。”下列属于其成就的是
A.《黄帝内经》B.甲骨文C.《夏小正》D.《诗经》
7 . 商朝王位继承先由兄终弟及,后向嫡长子继承制转变。周人最初是立子以贤,如文王以武王发为储君;在克商以后向立嫡以长转变,如成王的继位与即政。这些转变有助于
A.政治统治稳定有序B.王位世袭制的形成
C.维护君主专制制度D.儒学的齐家平天下
8 . 有专家依据《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梳理出一张有关尧舜传说的全国地理位置分布图,图中有关尧的传说地点共计59处,有关舜的传说地点共计68处,用同样的方法梳理出与大禹传说有关的地点16处,祭祀大禹的宗庙66处。据此可以说明
A.尧舜禹曾经活动过的范围特别广泛,影响深远
B.古书上关于尧舜禹的记载都是虚构和值得怀疑的
C.我们都是炎黄子孙,这是我们民族共同的祖先记忆
D.这些尧舜禹的遗迹与祠庙其实并不是历史而是文化
9 . 黄帝陵和炎帝陵是中华儿女寻根祭祖的圣地,千百年来到这里扫墓祭奠的人络绎不绝。这主要是因为
A.炎帝和黄帝创新了青铜技术
B.炎帝和黄帝被共尊为华夏始祖
C.炎帝、黄帝通过禅让制当上部落联盟首领
D.陵园山水环绕,林木葱郁,风景优美
10 .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有学者认为,“龙”的形象是蛇身、鹿角、马毛、鬛尾、狗爪、鱼鳞等的结合,这些动物本是不同氏族、部落的图腾。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各部落的图腾崇拜对象极为广泛B.龙的形象是由各部落的图腾构成的
C.各氏族、部落都有自己的图腾崇拜D.华夏族的形成是各氏族、部落不断融合的结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