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轩辕黄帝像


材料二 1937年4月5日国共两党首次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来祭拜黄帝:

……维我黄帝,受命于天;开国建极,临治黎元。始作制度,规距百工,诸侯仰化,咸与宾从。置历纪时,造字纪事;宫室衣裳,文物大备。丑虏蚩尤,梗化作乱;爱诛不庭,华夷永判……

——国民党《祭黄帝陵文》

懿维我祖,命世之英。涿鹿奋战,区宇以宁。……频年苦斗,备历险夷,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民主共和,改革内政;亿兆一心,战则必胜。还我河山,卫我国权……

——共产党《祭黄帝陵文》(毛泽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民族奉黄帝为文明初祖的原因并概括其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对比国共两党的祭文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异同。请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国共两党共同祭拜黄帝的原因和作用。
2023-05-30更新 | 392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最后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战国时期,传说中的“五帝”世系纷杂;西汉时期,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将其描述成从黄帝开始的嫡系世系传承。司马迁意在
A.强调文化同源B.提倡“独尊儒术”
C.解决王国问题D.突出“天人感应”
2021-03-21更新 | 804次组卷 | 1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3 . 关于禅让,人们有不同的看法。

墨子

昔者舞耕于历山,尧得之服泽之阳,立为天子,使接天下之政,而治天下之民

《竹书纪年》

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

荀子

世俗之为说者曰:“尧、舜擅让。”是不然。天子者,势位至尊,无敌于天下,夫有谁与让矣
由此可见,禅让制(     
A.存在与否有待进一步研究B.反映出内部斗争的残酷性
C.体现了最高权力和平交接D.逐步为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4 . 关于启的继位,古书中有不同记载。《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燕策一》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与此现象最为契合的结论是(     
A.历史事件难以还原真相B.王位世袭制由此确立
C.史籍记载自相矛盾不可信D.启承禹位应是历史事实
2023-03-22更新 | 326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和平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5 . 古史相传,中国历史从三皇五帝开始,当今考古学也已证明了五帝后期的中国大地上邦国林立。下列选项中能够作为实证依据的是
①陕西临潼姜寨发掘的五个大家族组成的聚落(遗址)
②《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关天皇地皇泰皇的称谓
③良渚遗址发掘出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
④东夷文化中蛋壳陶高柄杯及用玉用鼎的礼制规范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11-08更新 | 710次组卷 | 12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下图为二里头遗址平面布局示意图,由此可知该遗址(     
A.可用于研究礼乐制度的产生B.可印证最早国家形态的出现
C.体现了阶级出现明显的分化D.证明了青铜器制造业的成熟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据学者研究,禹在整个治理洪水的过程中,治水范围遍及豫东、鲁西、淮北、河北等广大区域,参与的氏族、部族众多,著名的有涂山氏、皋陶氏、伯益氏、横革氏、直成氏、共工之从孙四岳等,因此文献说“执玉帛者万国”。这可用于说明,大禹治水(     
A.根源于统治疆域扩大B.得益于集权政治发展
C.归功于部族矛盾缓和D.有利于强化民族认同
8 . “夏朝是中国古代文献记载的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奠定了华夏文明的基石,是中国文明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夏朝所对应的时代,正好是以中原为中心的多元一体的历史格局正式形成的时期。”下列关于夏朝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出现了王位世袭制                                         ②社会仍是聚族而居
③出现“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                     ④干支纪日法是其历法的最大成就
A.①②B.①④C.①②③D.①②④
2023-05-11更新 | 304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23届高三5月适应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史记》“述往事,思来者”,司马迁以黄帝、颛项、帝喾、尧和舜为五帝,并以黄帝为中国古史的开篇,其中必有深意。

特征事迹
黄帝发展生产力的军事盟主当时“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因此“黄帝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五谷)”,以征不顺者,并“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
颛顼世俗权力和宗教权力的整合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依鬼神,(祖先、神灵):以制义,治气以教化,洁诚以祭祀。
帝喾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财而节用之,抚教万民而利诲之……鬼神而敬事之。
德治观念形成国家统治形态完善能明驯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万国。
制定各种刑罚,规定“眚灾过(过失犯罪),赦;怙终贼,刑”。行厚德,远佞人,“三岁一考功,三考绌陟”;禹、皋陶、契、后稷等22人各司其职,“咸成厥功”,“四海之内咸戴帝舜之功”。

——摘编自侯旭东、甘阳主编《新雅中国史八讲》


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对司马迁的“深意”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表述成文,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最早关于大禹德治的文献记录出自于西周礼器遂公盨的铭文。铭文中前后6处出现“德”,如要求民众要重视对祖先和神灵的祭祀;君要有德于民,顾念天下百姓,百姓才能“好其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这表明
A.夏朝开始创建了德政理念B.德治观念有悠久的历史传统
C.敬天法祖是德治核心内容D.顾念百姓是为政以德的根本
2021-03-07更新 | 652次组卷 | 8卷引用:东北三省三校(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