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6 道试题
1 . 据《史记·五帝本经》记载,五帝之一的舜在位时,设置“八元”管土地,“八恺”管教化,契管人民,伯益管山林。同时,舜还镇压了所谓的“四凶族”等反对势力。这说明当时(     
A.专制王权正式形成B.国家初始形态具备
C.王位世袭取代禅让D.原始民主制度完善
2 . 下面表格为尧舜禹时期相关史实的记载。据此推断,该时期(     
记述出处
尧舜时期,已设有辅佐他们的四岳、十二牧、司空、司徒、士、共工、虞、佚宗、典乐、纳言等官职《尚书·尧典》
舜命皋陶作“士”(国家法官);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扑作教刑,金作赎刑,省灾肆赦,怙终贼刑《尚书·舜典》
到禹时,“令民皆别禹,不如言,刑从之”《史记·夏本纪》
A.出现了邦国林立的局面B.是我国可考信史的开始
C.开始逐渐进入文明时代D.具备早期国家基本雏形
3 . 《礼记·礼运》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下列遗址最有可能的是能体现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的是(     
A.仰韶文化遗址B.二里头遗址C.殷墟遗址D.红山文化遗址
2022-08-15更新 | 1664次组卷 | 23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据《史记》记载,“轩辕”所处时代,各个部族相互“侵伐”,轩辕于是习武行兵,征讨好兴不义之战的部族,被各部尊为“黄帝”。黄帝长期“披山通道,未尝宁居”,在行政上“抚万民,度四方”,实现了“万国和”的局面。这反映出(     
A.只有战争才能实现和平B.黄帝结束分裂实现国家统一
C.交通交往促进民族认同D.各部落之间的文化差异明显
5 . 据《尚书》记载,尧舜时期已设有辅佐他们的四后、十二牧、司空、共工、虞、佚宗、典乐、纳言等官职。舜曾命皋陶作“士”(国家法官);皋陶敬禹之德,“令民皆则禹,不如言,刑从之。”材料可以印证该时期(     
A.形成完善的官僚体系B.原始民主政治得以发展
C.实行严格的思想控制D.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关于启的继位,史书有不同的记载。《战国策·燕策一》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史记·夏本纪》写道:“益 (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战国策》《史记》均是纪传体通史B.禹传位于启的继位方式符合禅让制
C.《战国策》编纂相对早,记载更真实D.从禅让制到世袭制转变的过程曲折
7 . 据称,禹汇集诸侯(部落领袖)时,因防风氏迟到,即将其处死;《左传》里曾引春秋时晋人云:“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孟子》中也记载:“夏后(君主)氏五十而贡。”上述历史记载可用于说明(     
A.夏朝的真实存在B.早期国家的发展
C.分封制度的确立D.君主专制的完善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我国有着重视历史记载的传统,尤其是涉及上古时期、带有传说色彩的史料记载,如都邑之地必有城垣,而考古学的发现却带来了关于上古时期“大都无城”的思考。这表明(     
A.考古发现更新对中华文明的认知B.古代修史方法不当不能反映历史真实
C.考古资料可与文献资料相互补正D.考古学主要关注社会上层的文化遗存
9 . 《竹书纪年》记载:“自禹至桀十七世,用岁四百七十一年。”《尚书·多士》记载:“殷革夏命。”20世纪50年代末在河南偃师二里头村发现的二里头遗址很可能是夏文化的遗存,这为夏朝的存在提供了考古学依据。这说明
A.文献记载是历史解读的必要依据B.考古是探寻历史真实的唯一途径
C.考古发现可以弥补文献记载的缺失D.考古发现可以与文献记载相互佐证
10 . 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是目前发现的该时期中原地区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都邑性遗址,其存续年代、所处位置、规制等级,都与文献记载尧所居都城平阳相吻合。据此,可得出的确切结论是
A.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吻合可确定史实B.山西襄汾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
C.中原地区当时已出现早期国家的雏形D.陶寺遗址见证了禅让制的兴起
2022-05-14更新 | 466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22届高考考前模拟考试(一)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