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 道试题
1 . 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与诸侯国君将包括土地及人口的采邑赐给卿、大夫作为世禄。西周中期以后,贵族所获采邑越来越多,到春秋时期,有的诸侯国一个大夫的采邑就多达数十个。这说明
A.土地国有制度废除B.分封体制不断强化
C.诸侯国君权力巩固D.社会生产持续发展
2021-06-08更新 | 20969次组卷 | 161卷引用:新疆哈密市第十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
A.宗法制B.禅让制C.郡县制D.察举制
2019-06-08更新 | 12566次组卷 | 130卷引用:新疆昌吉州呼图壁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福建民居——土楼结构的特点是中轴对称、有强烈的向心意识,高低尊卑、主次分明等。一楼之内一般居住着一个家族,房舍根据“长幼有序”“男尊女卑”的原则安排。这种建筑布局(     
A.利于邻里和睦B.受宗法影响C.体现宗教色彩D.突出皇权至上
2022-07-06更新 | 1725次组卷 | 73卷引用:新疆塔城地区乌苏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A.河南B.河北C.陕西D.山东
2019-01-30更新 | 5850次组卷 | 98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立家”,对士、庶而言,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说明(     
A.宗法制和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B.家国同构有利于凝聚宗族强化王权
C.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D.周代血缘政治弱化了贵族特权地位
2023-08-26更新 | 652次组卷 | 47卷引用:新疆昌吉州教育共同体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6 . 《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材料反映了
A.宗法制的基本法则B.财产继承的原则
C.任人唯才的要求D.兄终弟及的传统
2021-09-17更新 | 1224次组卷 | 73卷引用:新疆昌吉州阜康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分封制建构起纵向的统治秩序,加强了王权。宗法制则从普遍存在的宗族关系层面,增强了周王的影响力。由此可知西周政治制度建构的出发点是
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B.防止商朝旧贵族的复辟
C.实现统一有序的国家治理D.维护等级分明的贵族政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据《左传》记载,周公把“殷民”六族和七族以及方国“怀姓九宗”的贵族分别分配给鲁、卫、唐三国,使他们带着宗氏和分族,统率着所属奴隶,随从封君迁到封国,“职事”于封君。这一举措
A.标志着分封制度的确立B.促成了集权国家的建立
C.推动了周初的文化融合D.消弭了周初君臣的分歧
9 . 周朝礼法规定,诸侯要定期朝见周王,报告政绩并献奉财物。而春秋时期,诸侯朝见周王的事例已不多见,鲁国君主朝见周王仅有两次,齐桓公则一生未朝见周王。这表明
A.宗法制开始解体B.分封制受到挑战
C.礼乐制不复存在D.集权制初步形成
10 . 《礼记集说》记载,夏商以前,容取(娶)同姓,周公佐武王得天下,取神农、黄帝、尧、舜、禹、汤之子孙,列土封之,以为公侯,而使姬姓子孙与之婚姻,欲先代圣王子孙共飨天下之禄也,乃立不取(娶)同姓之礼。“立不取(娶)同姓之礼”是为了
A.巩固周王统治秩序B.确立男权家长地位
C.维护宗法伦理纲常D.加强边疆地区管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