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2 道试题
2 . 据文献记载,禹死后,“启即天子位”,“益(人名)干启位,启杀之”,又有“有氏不服,启伐之,大战于甘”。这说明
A.父子相传已成王位继承的定制
B.当时中国政治制度发生了变革
C.夏启通过战争手段获得了王位
D.大禹禅让于启引发了社会动荡
2014·上海·高考真题
真题 名校
3 . 炎帝是我国传说时代的英雄,又称神农氏。据传他使用“焚林而田”的耕作方法,还发明了耒、耜等生产工具。这些传说
A.折射出中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B.可以作为中国原始农耕的直接证据
C.是一种没有史料价值的想象D.证明了炎帝的真实存在
2019-01-30更新 | 5583次组卷 | 83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第十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四调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禹死后,启杀死了部落联盟会议推举的继承人东夷的伯益。之后,又击败了东夷的部落有扈氏,稳定了东部边疆。这被认为中国古代“夷夏之防”的开始。由此可知,“夷夏之防”最初主要是指
A.边疆问题
B.民族问题
C.文化问题
D.尊卑问题
7 .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这三大阶段。不属于从封建转帝制这一次转型时期特征的是
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
B.“公天下”转向“家天下”
C.百家争鸣向儒学独尊转型
D.分裂割据向统一王朝转型
8 . 《礼记·礼运篇》记载:“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这一记载反映了(  )
A.分封制开始出现B.阶级矛盾尖锐
C.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D.社会贫富分化严重
2017-11-16更新 | 449次组卷 | 28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市武胜烈面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2016·上海·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有学者认为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是传说中的夏朝都邑。以下考古发现中,最有力的证据是
A.石制农具B.青铜礼器C.宫殿遗址D.家畜遗骨
2016-11-27更新 | 994次组卷 | 28卷引用:上海市虹口区2021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走进孙中山故居,就会看到先生题写的“天下为公”四个大字,彰显了先生的伟大胸襟。在历史上,也曾存在“天下为公”局面,后被“家天下”的局面所取代。这一局面被改变始于
A.禹
B.启
C.商
D.汤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