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二里头遗址被称为“最早的中国”,中国学术界一般认为,这里即夏朝晚期都城遗址,《尚书》《逸周书》《史记》等文献都有关于夏文化的记载,但仍有质疑二里头文化是夏文化的声音,其主要原因是(     
A.传世文献记载不可靠B.在时间和地域上不吻合
C.未找到直接文字证据D.出土文物有限不足为证
2 . 《周易·系辞》中记载神农氏“斲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神农本草经》称:“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这些记载可用来说明我国原始社会末期(     
A.农业生产得到一定发展B.生产技术实现突破
C.社会生产出现细致分工D.重农思想已经萌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自古以来,中华大地就存在一个“三皇五帝”的古史系统。“三皇五帝”说法不一,事迹也多由神话传说构成,但《周礼》《史记》等古代史书均有记载。这一古史系统(     
A.证明三皇五帝确实存在B.是我国早期国家出现的象征
C.说明君权神授源远流长D.是先民创造历史轨迹的反映
2022-11-24更新 | 401次组卷 | 35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城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6月)历史试题
4 . 《尚书·尧典》记载:“乃命羲和(掌管天文历象官员),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观测天体运行),敬授民时。”这说明当时(     
A.形成成熟官僚体系B.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C.原始农业初步发展D.早期民本思想出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燕策一》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对这两段记述理解最准确的是(     
A.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B.宗法制度早在夏朝就遭破坏
C.益主动将王位让给了启D.史料记录有出入历史无结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据《史记》记载,“轩辕”所处时代,各个部族相互“侵伐”,轩辕于是习武行兵,征讨好兴不义之战的部族,被各部尊为“黄帝”。黄帝长期“披山通道,未尝宁居”,在行政上“抚万民,度四方”,实现了“万国和”的局面。这反映出(     
A.只有战争才能实现和平B.黄帝结束分裂实现国家统一
C.交通交往促进民族认同D.各部落之间的文化差异明显
7 . 《礼记》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其反映的历史阶段是
A.氏族公社时期B.部落和部落联盟时期
C.夏朝建立初期D.王权与神权结合时期
8 . 关于启的继位,古书中有不同记载。《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燕策一》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以下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禹并没有遵循禅让制传统传位于益B.启最终成为禹的继承者,开启“家天下”
C.益因为血缘关系失去继承王位资格D.《战国策》成书更早,所以记载更可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