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0 道试题
1 . 有学者认为,商鞅两次颁布《分户令》,禁止父子兄弟同室而居,是为了革除残余的戎狄风俗,代之以中原的文明风尚和习俗,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实行《分户令》
A.有助于提高秦人文明水平B.加快秦国戎狄的汉化进程
C.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D.促进了农耕文明在秦国传播
2022-01-13更新 | 409次组卷 | 5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商鞅变法
(1)商鞅变法的时间和背景是什么?
(2)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有哪些?(从经济、军事和政治上思考)
(3)商鞅变法有什么影响?
2021-11-17更新 | 157次组卷 | 1卷引用:中外历史纲要(上)问题导学-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3 . 秦史专家张金光先生指出:经过商鞅变法,秦国“不仅民风朴实,且朝廷、吏治整肃,用一句时髦的话说,即不开“后门”,不以权谋私,这在当时及其后世都是很少见的情况。材料旨在说明商鞅变法
A.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B.推动了秦国社会风气的转变
C.有利中央集权体制的构建D.实现了秦国富国强兵的目标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商鞅由魏入秦后向秦孝公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史记·商君列传》


阅读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商鞅变法思想的认识。
2021-10-08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思之窗·思考点·问题探究】专辑-0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国商鞅变法成就显著,与秦孝公“诸侯卑秦,丑莫大焉”的心理压力,商鞅“法及太子,黥鼻其傅”变法策略,“疑行无名,疑事无功”的变法手段(注:商鞅“徒木”),变法措施与历史传统(注“尚首功”)的有机结合是分不开的。

——杨庆博、章传文《商鞅变法成就显著的非主流原因探析》

材料二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王即位)“商君车裂于秦”“商君虽死,秦法未败”


(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原因。(不得摘抄材料原文)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商君车裂于秦”的原因。“秦法未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6 . 战国时期“范雎、蔡泽、苏秦、张仪等,徒步而为相;孙膑、白起、乐毅、廉颇、王翦等,自身而为将”;商鞅变法则实行“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奖励军功”等措施。这说明
A.个人奋斗决定社会关系变动
B.社会关系变化与商鞅变法相互推动
C.商鞅变法打击了旧贵族势力
D.战国时期的大变革造就了商鞅变法
7 . 战国时期,商鞅认为:“人生而好恶,故民可治也。”对待民众的态度就是用赏罚。用赏,则民为国家出力,努力从事耕战,从而获得自己想要的爵位;用罚,则民惧怕刑罚,不敢从事私利活动,从而使国家财富完全由君主掌控。这些主张
A.体现了儒法思想具有内在一致性B.调动了地主阶级夺取政权的积极性
C.助推秦国社会变革取得显著成效D.反映了商鞅重视历史传承的价值观
2021-05-25更新 | 1106次组卷 | 21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后培优练(统编版)-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8 . 史书记载,“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后来“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这种变化
A.有利于秦国推行残酷的连坐法B.加快了小农经济在秦国确立的进程
C.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D.大大增强了秦军的战斗力
2021-05-15更新 | 281次组卷 | 36卷引用:2021年高一历史暑假作业(统编版)-作业16官员的选拔与管理(预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商鞅认为民贫才会求“赏”,而国富才能给“赏”,两者皆备则朝廷便能以“重赏”驱民去干任何事情,因此国家“利出一孔”而人民“家不积粟”是最理想的。这说明商鞅意在
A.强调“国富民贫”的治国之术B.打着平均主义旗号扩充国库
C.通过经济的垄断以增加国力D.强调治国以富国强兵为目的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顾炎武曾说:“及秦用商君之法,富民有子则分居,贫民有子则出赘,由是其流及上,虽王公大人亦莫知有敬宗之道。”材料反映出战国时期
A.重农抑商壮大小农经济B.时代变迁冲击社会观念
C.宗族破坏影响社会和谐D.严刑峻法加剧礼崩乐坏
2021-04-25更新 | 513次组卷 | 42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后培优练(统编版)-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