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战国时,封君在其封邑之内有征收租税的特权,但必须接受国君的命令。赵、秦等国封君的“相”往往由国君派遣,主管治理和掌握兵权。这反映了战国时期(     
A.国君集权的趋势出现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已确立
C.分封制被郡县制取代D.周王失去“天下共主”地位
2023-12-11更新 | 317次组卷 | 37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江城中学2021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西周时期,周王以五等爵制为原则确立对诸侯的统治秩序。如表为关于春秋时期五等爵制的相关记述。这说明春秋时期(     
《左传》僖公四年,许君卒于齐桓公伐楚军中,葬之以侯,礼也。
《吴语》吴王对晋人说:“孤欲守吾先君之班爵,进则不敢,退则不可。”
A.政治传统仍有约束力量B.礼崩乐坏形势日趋严峻
C.诸侯争霸成为社会趋势D.五等爵制推动社会转型
2023-11-11更新 | 474次组卷 | 1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3 . 春秋时期的外交“辞令”多是群策群力,战国时期的外交“辞令”则多为个人随机应变、有的放矢,还出现了专供辩士学习与取用的虚拟游说文辞资料。这一变化是当时(     
A.礼乐制度强化的结果B.列国纷争激烈的反映
C.王室衰微加速的表现D.华夏认同增强的体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从实质上反映了(     
A.统一趋势进一步加强B.诸侯争霸战争愈演愈烈
C.分封制日益走向衰落D.新兴地主阶级夺取政权
2023-08-14更新 | 290次组卷 | 4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七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据记载,战国时期主要诸侯国的名臣名将绝大多数都不是君主近亲,而往往来自下层贵族或平民,完全是凭借自己的能力受到重用,故《韩非子·显学》云:“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据此可知,战国时期(     
A.任人唯贤原则已经取代了任人唯亲原则B.阶层流动与历史发展存在双向影响
C.名臣名将均来自于社会底层D.战争导致人才争夺异常激烈
6 . 春秋时期“尊王攘夷”成为霸主们竞相揭起的旗帜,孔子常发“复周”之论;战国时《尚书·大禹谟》托名夏禹“奄有四海,为天下君”,《尚书·禹贡》记载大禹将天下划分为九州。这反映出当时社会(     
A.向往政治统一与稳定B.处于专制集权萌芽阶段
C.宗法分封体制趋于崩溃D.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春秋时期,“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战国中后期,“弑君”“出君“现象已较为罕见。这一变化反映了(     
A.国家的政制逐步转型B.诸侯争霸格局稳定
C.宗法分封制走向强化D.礼乐制度得以恢复
2023-03-10更新 | 567次组卷 | 6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齐宣王(妫姓、田氏)就周武王讨伐殷纣王事,问孟子:“臣弑其君,可乎?”孟子说:“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孟子这一观点(     
A.为“田氏代齐”提供了辩护B.揭示了先秦政权更迭的实质
C.与法家变革和集权思想相契合D.表明仁政思想得到了齐国重视
9 . 战国时期,朝觐作为邦交手段主要有诸侯朝天子、诸侯相朝、天子朝诸侯三种。据统计,秦国受朝觐16次,魏6次,周、赵、齐各3次,韩1次,这反映出当时(       
A.诸侯争霸斗争激烈B.统一趋势十分明显
C.周王统治名存实亡D.诸侯外交非常频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表
时间事件
公元前376年韩、赵、魏三国废掉晋静公,并将晋国公室剩余土地全部瓜分。
公元前354年魏国进攻赵国,齐国围魏救赵,魏国大败。
公元前303年齐、魏、韩联合讨楚,楚国请得秦国救兵,三国方才退兵。
公元前284年燕、秦、韩、赵、魏五国攻齐,齐国只剩莒和即墨两城。
上述历史事件
A.反映了宗法制度的崩溃B.体现了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
C.利于诸侯割据局面结束D.表明齐国丧失春秋霸主地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