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如表为战国后期《吕氏春秋》的言论观点。由此可知,《吕氏春秋》(     
篇章观点
《有始览》乱莫大于无天子
《孟秋纪》胜者为长,长则犹不足治之,故立君,君又不足以治之,故立天子
《仲春纪》兼容华夷,“殊俗异习皆服之”
A.主张和平解决诸侯国间纠纷B.表达了创建大一统政权的呼声
C.强调尊重华夷间的文化差异D.提出了加强君主专制的诉求
2 . 《华阳国志》对秦灭巴蜀的相关记载有:“蜀王伐苴侯,苴侯奔巴,巴为求救于秦。秦惠文王遣张仪、司马错救苴、巴,遂伐蜀,灭之。仪贪巴、苴之富,因取巴,执王以归,置巴、蜀及汉中郡,分其地为三十一县。”秦国灭巴蜀后的举措(     
A.折射出社会转型的时代特征B.反映了政府注重对边疆的基层治理
C.有利于巩固封建国家的统一D.表明秦国比六国更早地推行郡县制
2024-05-23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24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密卷(一)历史试题
3 . 战国以前,卿大夫的封土是世袭的,而且在其封土内几乎与国君有一样的权力。战国时期,秦国的商侯等人因功封土,但其死后,即失去封土,复为县。这一变化反映了秦国(     
A.官僚政治的逐步形成B.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C.社会矛盾的日益尖锐D.分封制开始受到冲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在中国古代,神鸟“凤”被视为“天下太平”的祥瑞之兆。商周时期,凤纹只在统治阶层专用的青铜器皿等物件上出现;春秋战国时期,陶器、漆器、织物等普通器物都出现了凤纹装饰。这一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社会生产力获得发展B.不同行业间互相借鉴
C.社会上讲究美学雕饰D.社会权力结构的变革
2024-03-27更新 | 281次组卷 | 5卷引用:辽宁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公元前745年,晋昭侯封其叔父成师于曲沃,此后近70年,曲沃祖孙三代杀逐晋国五位国君,最终成为晋国的新主人,史称“曲沃代翼(翼,晋国都城)”。这反映出 (     
A.宗法分封制走向解体B.周王室势力日趋衰微
C.中央集权制逐步确立D.晋国因内耗加速衰败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据考证《尚书·禹贡》是战国士人托名大禹的著作。《尚书·禹贡》认为天下分九州,禹治水后九州得以统一,四方得以安居,四海得以朝贡,五服得以同心,这反映作者(     
A.对禹建立大一统王朝的肯定B.对国家安定统一的期许
C.希望恢复禹时期的政治制度D.主张维护周天子的统治
2023-10-20更新 | 319次组卷 | 5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五校协作体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列国“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国异政教,各自制断;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兵革不休,诈伪并起”。由此可见,当时(     
A.礼乐制度彻底消亡B.华夏认同观念得到加强
C.分封制度遭到破坏D.中央集权体制受到挑战
2023-06-28更新 | 162次组卷 | 19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春秋时期“尊王攘夷”成为霸主们竞相揭起的旗帜,孔子常发“复周”之论;战国时《尚书·大禹谟》托名夏禹“奄有四海,为天下君”,《尚书·禹贡》记载大禹将天下划分为九州。这反映出当时社会(     
A.向往政治统一与稳定B.处于专制集权萌芽阶段
C.宗法分封体制趋于崩溃D.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有学者将中华文明史放到全球视野下考察,对中国古代史进行如下的阶段划分。


中华文明的奠基期
第一阶段邦国并立时期文明晤光初现
第二阶段夏商西周文明中心产生和发展
第三阶段春秋战国文明突破

——摘编自周国林《全球视野下中华文明演进的阶段划分与道路选择》

选取材料中的一个阶段,并结合所学先秦史知识进行说明。
10 . 齐国与赵、魏两国以黄河为界,因其所处地势较低,易受洪水之害,于是便在河岸修筑长堤,造成“河水东抵齐堤,则西泛赵魏”的结果;赵、魏二国为保护自己的利益,也效法齐国,在河岸修筑长堤。战国时期,各国“塞防百川,各以自利”的做法
A.推动了各国水利技术的提升B.提高了各国民众的生活水平
C.折射了战国分裂割据的弊端D.对各国的农业生产造成破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