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战国时,封君在其封邑之内有征收租税的特权,但必须接受国君的命令。赵、秦等国封君的“相”往往由国君派遣,主管治理和掌握兵权。这反映了战国时期(     
A.国君集权的趋势出现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已确立
C.分封制被郡县制取代D.周王失去“天下共主”地位
2023-12-11更新 | 317次组卷 | 37卷引用:广西钦州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模拟(1)历史试题
2 . 下表为战国晚期各国间以“会”为标志的主要外交活动简表。

时间

会盟国

会盟地点

时间

会盟国

会盟地点

前310

秦—魏

临晋(今陕西大荔东)

前283

秦—楚

邪(今河南漯河西)

前308

秦—韩

临晋外

前282

韩—秦

两周间(今河南洛阳)

前304

秦—楚

黄辣(今河南南阳南)

前279

赵—秦

渑池(今河南渑池西)

前285

秦—赵

中阳(今山西中阳)

前278

秦—楚

襄陵(今河南雕县)

据此可知,当时(       
A.秦国向东扩张趋势明显B.齐国退出争霸队伍
C.结盟弭兵成为时代主流D.交通发达争霸激烈
3 . 甲骨卜辞记载,商发动的所有战争活动,最多投入兵力不过13000人。周武王伐纣时,数百个诸侯国军队组成的联军也不过5万人;而到战国,一个较大诸侯国有几十万军队已是司空见惯的事。这一变化突出说明(       
A.时局变化影响着战争规模B.经济发展提升了国家实力
C.人口剧增保障了军队扩需D.当权者意愿左右军队建设
2022-09-01更新 | 958次组卷 | 16卷引用:广西钦州市浦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战国时期的国家形态,已逐渐演变为“跨区域”的地域性国家;列国疆域内的居民,也不再是宗法等级制下的“小国寡民”状态,而表现为“多地域、多族群”的特点,人口构成远较前代要复杂得多。这一状况说明
A.宗法分封制的影响已经消除B.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态正孕育
C.经济交流导致政治制度变化D.民族间的文化认同逐步形成
2022-05-26更新 | 884次组卷 | 19卷引用:广西柳州市第三中学2023届高三等级考模拟(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春秋时期的战争主要由贵族参加,战车兵器都由贵族自己装备;战国时期故争持续时间更长,战争规模更大,参战人数动辄几万、甚至几十万,大部分都是庶民,且武器装备都由国家提供。这种变化
A.源于礼乐制的破坏B.助推中央集权体制建立
C.体现了统一的趋势D.促进了儒家思想的产生
2022-03-22更新 | 531次组卷 | 4卷引用: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战国时齐成王“以邹忌为相,田忌为将,孙武子为军师”。秦人以范雎、蔡泽为相,主课议;用白起、王为将,主征伐。战国晚期各因将、相分途的趋势愈加明显。由此反了战国时期
A.各国官制差异逐渐消失B.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
C.政权架构日趋专业系统D.战争使武官的地位提升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下图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角力”活动。它起源于周代的“讲武”习俗。《礼记·月令》中记载;“孟冬之月,天子乃命将帅讲武,习射御、角力。”到了战国时期,“角力”由单纯的搏击技巧训练变为宣扬武威、展示军事实力的“讲武之礼”,各国通过演武场面的宏大,两国选手比赛的胜负来达到耀武扬威的目的。这种变化反映了战国时期
A.周王注重军事训练,出兵讨伐诸侯B.以车战为主,身体对抗性强
C.兼并战争频繁,人们推崇强悍武力D.法家思想已在各国推广实行
2020-06-14更新 | 369次组卷 | 17卷引用: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于公元前770年,止于公元前221年,下列关于春秋战国时期时间表述准确的是
A.公元前七世纪后半期至公元前二世纪前半期
B.公元前七世纪前半期至公元前二世纪后半期
C.公元前八世纪前半期至公元前三世纪后半期
D.公元前八世纪后半期至公元前三世纪前半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