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3 . 孔子提出“有教无类”,老子追求返璞归真,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韩非子强调“法”“术”“势”。上述思想(     
A.是社会转型的反映B.均得到不同诸侯国重视
C.具有明显人文精神D.发展成为传统主流思想
4 . 孔子提出“为政以德”,强调“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人人“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墨子认为“夫尚贤者,政之本也”,主张“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二者都主张(     
A.改革内政,重构统治秩序B.重视贤德,变革选拔标准
C.崇德尚贤,规范统治行为D.抑制暴政,稳定社会秩序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西周分封制下,诸侯国君爵位由高到低称为公、侯、伯、子、男。楚国先祖在西周初被封以“子男之田”。春秋时期,楚国国君自称为王,称霸中原,争当华夏盟主,孔子编撰《春秋》,仍坚持称楚王为“楚子”。孔子此举目的是(     
A.实录历史事实B.提升周王权威
C.维护等级秩序D.强调文化差异
2023-06-10更新 | 9487次组卷 | 64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联盟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中华文化主张和而不同,西周末年史伯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认为不同事物之间彼此配合才能达到平衡。孔子和孟子则提出了“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思想。这反映了(     
A.求同存异是中华文化的根本B.传统的道德准则形成于西周
C.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D.传统文化突出共性否定个性
2023-04-17更新 | 346次组卷 | 44卷引用:江苏省响水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学情分析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时不用带“翻译”;秦始皇“书同文”能够顺利推行。对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用下图所示信息进行解释,正确的是(     
A.文化的交融与认同B.个人的威望与号召
C.“学在民间”的出现D.中央集权制度的保障
2022-09-12更新 | 423次组卷 | 2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响水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季康子问政,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此处孔子强调
A.爱惜民力B.以身作则C.有教无类D.道法自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孔子仁学思想在经济领域的自然展开,主要包括“居敬行简”的治民观、“敛从其薄”的税赋观、“宁俭毋奢”的节俭观、“取物有节”的生态观、“无信不立”的诚信观、“待贾而沽”的货殖观等内容。由此可见孔子仁学思想的基本要义是
A.中庸之道B.克己复礼C.以民为本D.天下为公
2022-01-14更新 | 623次组卷 | 9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东沟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公元前497年,孔子带着自己的一批学生离开鲁国开始周游列国。孔子先奔卫国。卫国大夫莲伯玉,以贤德闻名于诸侯,孔子与他相交甚厚。卫国人子夏、子贡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他们在卫国有广泛的社会关系,他们的称扬,使孔子在卫国的知名度不亚于在鲁国。孔子弟子子路还试图和卫灵公建立联系,使孔子得到重用。

后来孔子又到过宋国、陈国、蔡国、楚国等国,但均未得到重用。虽然周游列国,四处碰壁,可孔子依然自信极坚,毫不动摇。他说:“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公元前484年,在外颠沛流离十四年后,孔子又回到了鲁国,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教育和文献整理等工作方面。

——摘编自李甫云《孔子周游列国为何先奔卫?)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周游列国先奔卫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周游列国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