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儒家认为,君主统治的合法性表现在以“德”赢得民心,即君主务必要以德位兼备之身,行修齐治平之效:法家强调统治者要“循名责实、公正无私”:墨家认为,治国的贤人务必要量贤任事。这表明他们(     
A.思想体系一脉相承B.倡导贤人治国理念
C.迎合地主阶级需要D.呼吁重建社会秩序
2022-12-24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战国时期的田齐法家主张“明王在上,道法行于国”“明君重道法”,同时又认为“仁义礼乐,皆出于法”。这反映其思想特点是(     
A.尚法存礼B.尊法敬天C.崇德重法D.外儒内法
2022-11-11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B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战国时期,法家两大派之一的田齐法家主张“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群臣不用礼义教训则不祥。”这反映其思想特点是
A.尚法存礼B.尊法敬天C.崇德重法D.外儒内法
2022-06-22更新 | 9422次组卷 | 72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山东历史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孔子盛赞舜“恭己正南面”实现了“无为而治”。老子建议统治者“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商鞅则提出“有道之国,治不听君,民不从官。”由此可见传统文化中的治国思想
A.核心在于无为B.强调要顺应自然
C.热衷于复古路径D.重视规则和秩序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商鞅认为“黄帝尧、舜诛而不怒……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荀子则说:故学者以圣王为师,案以圣土之制为法,法其法以求其统类,以务象效其人。”由此可见,当时他们
A.推崇复古的历史观B.反思周代政治体制
C.主张进行政治革新D.思想学说趋于一致
6 . 秦朝以后,儒家倾向于以礼义、宗法伦理来阻遏兼并,法家则多主张用刑罚、行政手段来打击兼并。这些主张
A.说明儒法思想逐渐趋同B.突出民本理念的重要性
C.适应传统社会发展需要D.利于强化对社会的控制
2022-05-07更新 | 363次组卷 | 6卷引用:2022届山东省新高考模拟历史试卷(十)
7 . 墨家提出"不党父兄,不偏富贵,不嬖颜色,贤者举而尚之"的思想;名家邓析子提出"无厚"主张,他说"君有三累·…·惟亲所信";法家韩非子说"能去私行行公法者,则兵强而敌弱。"据此可知,战国时期
A.时局变动促进社会思想多元B.思想领域趋同色彩明显加强
C.社会变革要求打破世袭特权D.主要思想流派阶级属性相同
21-22高二上·河南洛阳·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韩非子・孤愤》在谈到田氏代齐时称:“人主所以谓齐亡者,非地与城亡也,昌氏弗制,而田氏用(占有)之。”″韩非子・内储说下・六微》中指出:“权势不可以借人,上失其一,臣以为百故臣得借则力多(强大),力多则(朝廷)内外为用,则人主塞(蒙蔽)。”可见,韩非子认识到
A.君主强化权威的必要性B.士人阶层起的可能性
C.调和君臣关系的重要性D.构建官攻治的紧迫性
2021-12-18更新 | 704次组卷 | 5卷引用:【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山东专用)-一轮巩固卷02
9 . 战国时期,有思想家要求君主向“农与工肆之人”开放政权,并要求“上之所是必皆是之,上之所非必皆非之”,使“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据此可知,该思想家
A.主张君民平等B.强调社会管理政令统一
C.推崇克己复礼D.力图重建社会等级秩序
21-22高三上·湖南长沙·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先秦法家普遍认为应该依法治国,以法为教,同时又认为通行全国,百姓家喻户晓的法令应由统治者一人制定,监督法令执行的官吏也由统治者一人管理。这表明当时法家的法治思想
A.实质仍是为人治服务B.与现实政治相脱钩
C.巩固了君主专制体制。D.基础是人性自私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