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其中有不少是源自先秦诸子百家。下列最能反映法家思想的是(     
A.郑人买履B.福祸相依C.舍生取义D.墨守成规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诸子百家思想在中国历史发展中命运不同。        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         舆论上不大受好评,却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         成为隐士的精神家园;只有        在刹那辉煌之后烟消云散。上述论述分别是指(     
A.儒家思想、道家思想、阴阳五行思想、兵家思想
B.法家思想、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墨家思想
C.儒家思想、阴阳五行思想、法家思想、墨家思想
D.儒家思想、法家思想、道家思想、墨家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有人把先秦诸子的思想描述为:“归服自然的隐士派”带着逍遥魂儿,避世寻自由;“中央集权的法制派”刻薄严苛,法度严明;“提倡节俭与互爱互利的反战派”爱好和平,讲求实际功利;“拥有无限同情心和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一股正气,平治天下。这些思想分别对应的是哪家学派(     
A.儒、法、道、墨B.墨、儒、法、道C.法、儒、道、墨D.道、法、墨、儒
2022-09-26更新 | 715次组卷 | 16卷引用:山东省临沂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汉初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夫兼并者高诈力,安危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据此可知,秦亡的主要教训是
A.秦二世违背秦始皇统治之道B.治国思想僵化不知变通
C.郡县制不足以巩固统一局面D.兼并六国缺乏文化认同
2022-06-29更新 | 257次组卷 | 19卷引用: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线上模拟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周游列国,宣扬德治;孟子游说诸侯,推行仁政;墨子聚众讲学,抨击暴政;韩非著书立说,开创法家;孙武远涉吴国,大展治军之才。他们共同的出发点是
A.改善君王统治出谋划策B.铲除周制弊端加强集权
C.辅佐各国诸侯富国强兵D.顺应变革潮流厚古薄今
2022-06-23更新 | 319次组卷 | 47卷引用:山东省临沂第十九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战国时期,法家两大派之一的田齐法家主张“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群臣不用礼义教训则不祥。”这反映其思想特点是
A.尚法存礼B.尊法敬天C.崇德重法D.外儒内法
2022-06-22更新 | 9424次组卷 | 72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韩非子认为人“心性俱恶”,不可能“化性起伪”,这一主张应是
A.法制规范意识B.道德感化理念
C.儒学教育范畴D.自由发展思想
2022-05-11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莒南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这一思想主张所属学派是(     
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各方面皆产生剧变,各种思想学派也应运而生。其中有-学派认为,对政府而言,军人和农民是有用的,游士、儒者乃至商人,都是不事生产的“蠹民”,必须加以铲除。持这一看法的是
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夏、商、西周时期,形成了以“礼”治国的制度体系。“礼”实际上是一种等级制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专为贵族所有,即所谓“礼不下庶人”。到了春秋战国,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以法治国的学说和法治逐渐兴起。

——张海鹏等《中国近代通史》第五卷

材料二   到战国末土地买卖的频繁,促进了新兴地主的形成和发展。当然,当时地主土地来源并不仅限于购买,更多的还是来自于封建国家的赏赐。……贫富迅速分化使新兴的地主阶级取得了大量的土地,同时也获得了政治上的统治权。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三   春秋战国的法治思想主要是为了巩固君权,关于平民的政治权利,在战国的法令法规中,根本找不到任何影子。

——王利玲、李成生《春秋战国与古希腊的“法治”思想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先秦时期国家治理的制度体系发生的变化,并说明孔子对此所持的观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经济领域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现象出现的原因。
2020-12-02更新 | 400次组卷 | 15卷引用:山东省临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