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6 道试题
1 . 韩非子主张“法不阿贵”“以法为本”。对他这种思想理解不正确的是
A.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B.与当今依法治国有本质的区别
C.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潮流
D.强调法律的至高无上地位
3 . 文王(商朝末年周国统治者)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西周时的诸侯)行仁义而丧其国,
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这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学说B.韩非的变法革新主张
C.墨子的“兼爱”思想D.荀子的“王道”观点
4 . 《韩非子》:“人主之患在于信人。信人则制于人。人臣之于其君非有骨肉之亲也,缚于势而不得不事也。故为人臣者窥觇其君心也,无须臾之休,而人主怠傲处其上,此世之所以有劫君弑主也。”材料观点(       
①建立在性恶论基础上                           ②认为君臣之间无信任可言
③为君主专制出谋划策                           ④成为君权神授的思想来源
A.①②B.①②③
C.①③④D.②③④
5 . “功虽疏必赏,过虽近必诛”、“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持这种观点的思想家是
A.孔子B.墨子C.老子D.韩非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商君书》记录了商鞅与其他法家的思想。下列言论与该书思想一致的是
A.法古无过,循礼无邪B.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C.明赏,则民劝功;严刑,则民亲法D.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