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6 道试题
1 . 百家争鸣中,法家主张“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墨家提倡“尚同”,“天子唯能一同天下之义,是以天下治也”;儒家强调,“征伐自天子出”,并憧憬着“四海之内若一家”的局面。这表明战国时期
A.礼仪教化与政治相分离
B.百家思想渐趋融合统一
C.天下一统成为时代追求
D.变革图强成为社会共识
2 . 秦李斯《泰山刻石》曰:“治道运行,诸产得宜,皆有法式。”这反映秦朝
A.法律严酷B.无为而治C.以法治国D.重儒尊法
2020-12-17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治国的方略上,孔子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孟子认为,这是一种最理想的政治,如果统治者实行仁政,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反之,如果不顾人民死活,推行虐政,将会失去民心,被人民推翻。孟子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精华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摘编自《论孔孟的儒家思想》

材料二   韩非子推崇法制,强调“以民之轨,莫如于法”。在韩非子的语境中,“王在法上”,高度集中王权是法律的来源,是君主权力的一部分,法律由王权统一颁布并由下属遵照执行。韩非子这种王在法上的法制虽然有成文法的外壳,但实质上是披着法律外衣的人治,其政体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这种政体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而在中央权力又高度集中于君主个人。

——摘编自朱韬《法制之蓊读韩非子有感》


(1)根据上述材料,分别概括孔子、孟子和韩非子的治国方略。
(2)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儒法两家对待人民的不同态度。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治国方略的认识。
2020-10-23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在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如何遏制学生上课说话现象”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这是品德问题,应该以德教化。”乙生说:“这是违纪行为,应该严格惩罚。”丙生说:“这是无意识的,要让学生自我觉悟。”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
A.甲—儒,乙—法,丙—道
B.甲一墨,乙一法,丙—道
C.甲—儒,乙—道,丙—墨
D.甲—道,乙一墨,丙—儒
2016-11-27更新 | 207次组卷 | 32卷引用:2010年广东廉江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理科)
5 . 战国时期,义利观是思想家们关注的焦点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利少而义多,为之。

——荀子

利之所在民归之,名之所彰士死之。

——韩非子

材料二

“不农之征必多,市利之租必重”。

“民之欲利者,非耕不得;避害者,非战不免”。

“重罚轻赏,则上爱民,民死上;重赏轻罚,则上不爱民,民不死上。”

“治国能抟民力而壹民务者,强;能事本而禁末者,富。”

——《商君书》

材料三

不义不处,非理不行,务头天下之利,曲直周旋,利则止。

——墨子

臣不得以行义成荣,不得以家利为功,功名所生,必出于官法。

——韩非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荀子和韩非子对“义利”的不同态度,并说明他们思想意图的共通之处。
(2)根据材料二,概括商鞅的思想主张。
(3)结合商鞅变法有关史实,评析材料三所反映的义利观。
2020-11-11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6 . 战国时期,社会经历了一场伟大而深刻的大变革,在这场变革中,新兴的知识分子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一是充当了变革舆论的制造者和鼓吹者,一是充当了变革的实践者,一是充当了文化的传承者和创造者。三个观点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墨子韩非子荀子
B.韩非子墨子荀子
C.孔子商鞅孟子
D.韩非子商鞅孟子
7 . 儒家崇尚知仁行义的“君子”,墨家推崇分人以财,助人以力的“兼士”,法家则推崇循名责实,公正无私的“铁腕”实行家。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   
A.重视民众的政治参与意识B.注重个人道德修养
C.强调不同学派之间的融合D.主张规范伦理道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古代某思想家认为:“释法术而任心治,尧不能正一国。去规矩而妄意度,奚仲不能成一轮。”该思想家的流派是()
A.儒家B.法家C.墨家D.道家
2016-11-27更新 | 271次组卷 | 20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在战国时期,法家曾经显赫一时,到秦朝更是登峰造极,但是以后迅速衰败下去。主要是因为法家
A.不利于推行中央集权B.不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C.没有反映地主阶级利益D.不能体现皇权的威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