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屈原,楚国人,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朝廷一切政策、文告,皆出于其手。屈原为实现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导致和楚怀王逐渐疏远。屈原痛心楚怀王不能分辨是非,忧愁深思创作了《离骚》……后来秦国约怀王武关相会,屈原力劝不可,而怀王的小儿子子兰等却力主怀王入秦,怀王亦不听屈原等人劝告,结果会盟之日即被秦扣留,三年后客死异国。之后楚顷襄王接位,子兰任令尹……屈原再次被流放。在屈原多年流亡的同时,楚国的形势愈益危急。到楚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屈原眼看自己一度兴旺的国家已经无望……于悲愤交加之中,自沉于汨罗江。

——摘编自司马迁《屈原列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屈原辅佐楚怀王变法图强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屈原能够名垂青史的原因。
2 . 据《左传》记载,公元前537年,鲁昭公去晋国朝见时,无论是郊外慰劳或者赠送、赂财物,都符合外交的礼仪。但晋国大夫女叔齐却说,鲁昭公治理不好国家,却还在学习礼仪,这只能算是仪式,“不可谓礼”。据此可知,当时(     
A.外交活动更趋规范B.礼乐观念得到延续
C.各诸侯国维护周礼D.治国理念崇尚德治.
2023-01-19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德阳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3 . 史书记载:公元前517年鲁昭公伐季氏,事情已经快要成功,因叔孙氏的家臣竭力主张援助季氏,结果竟把昭公赶出国去;季氏的家臣阳虎拘囚家主,放杀异己,偷盗国宝,据邑叛变。材料说明这一时期(     
A.士阶层的迅速崛起B.政治权力明显下移
C.法治秩序开始崩塌D.贵族等级意识分明
4 . 春秋时期,晋楚鄢陵之战中楚人苗贲皇为晋国出谋,楚国任用晋人伯州犁,出现了“楚材晋用”和“晋材楚用”的情况;战国时期,秦王重用楚国人李斯,“二十余年竟并天下”。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形成华夏认同B.不同学派提出各自主张,出现百家争鸣
C.统治者为争霸招揽人才,推动士人流动D.中华文化吸收外来文化,主张和而不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晋国在献公以前,贵族主要依靠分封获取土地,分封的标准不是看功劳大小、能力高低,而是看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但到了晋文公时分封的原则变成了“尚贤使能”“论功行赏”。据此可知,晋文公时期(     
A.尚贤标准得到普遍认可B.宗法分封制逐渐瓦解
C.官僚政治得以正式确立D.诸侯权力被大臣架空
7 . 晋楚城濮之战,晋文公对楚国退避三舍,楚将子玉发起进攻。君退而臣依旧进犯,子玉被评价为“刚而无礼”。由此可知(     
A.分封宗法体制已经瓦解B.传统社会政治秩序仍有影响力
C.楚国未能融入华夏文明D.晋文公树立了良好的政治形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下表为先秦时期对“百姓”一词的记载,据此可知(     
文献记载出处
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注:百姓,群臣之父子兄弟)《尚书·尧典》
民之彻官百,王公之子弟之质,能言能听,彻其官者,而物赐之姓,以鉴其是官,是为百姓《国语·楚语下》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论语·颜渊》
A.国人在先秦政治中有一定影响B.民本思想影响商周的统治理念
C.百姓的词义演变体现时代变迁D.族群认同推动儒家思想的发展
2022-12-17更新 | 749次组卷 | 7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春秋时期,出奔是一项有准备、有选择、有退路的政治出行。据统计,由中原地区的诸侯国向周边地区的出奔中,春秋前期是国君、公子出奔占主流,春秋中后期卿大夫及家臣逐渐成为出奔者的主流。这一变化反映了(     
A.传统政治秩序彻底瓦解B.当时政治斗争错综复杂
C.政治权力下移现象明显D.政治发展进程的差异性
10 . 东周时期,周桓王与郑国矛盾激化,便率陈、蔡、卫等国军队讨伐郑国。结果王室军队败北,桓王肩头还中了一箭,狼狈撤走。郑国派人去“慰问”,桓王只好忍气吞声,不了了之。这反映了(     
A.中央集权不断削弱B.血缘纽带得到加强
C.分封制度遭到破坏D.社会等级秩序森严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