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列材料所反映的思想主张中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A.“令者所以教民也,法者所以督奸也。令严而民慎,法设而奸禁。”
B.“法能刑人而不能使人廉,能杀人而不能使人仁。”
C.“法令者治恶之具也,而非至治之风也。”
D.“古者明王茂其德教,而缓其刑罚也。”
3 .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和法家在政治上争论的焦点在于
A.小国寡民还是中央集权B.积极救世还是无为而治
C.兴办私学还是以吏为师D.仁义治国还是严刑峻法
4 . 下列言论有悖于民本思想的是
A.“因民之利而利之”
B.“兼相爱,交相利”
C.“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
D.“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6 . 春秋战国时,某位思想家主张“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这位思想家是谁?
A.墨子B.韩非子C.孟子D.庄子
7 . 对韩非子思想的介绍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产生于战国末期,是为新兴地主阶级服务的
B.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与其思想是不一致的
C.其思想是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D.其思想是秦朝建立君主专制的理论依据
8 . 《包拯·上殿札子》:“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清代李绿园《歧路灯》:“ 本道言出为箭,执法如山,三尺法不能为不肖者宥也”。两则材料都强调的是
A.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B.法不阿贵,绳不绕曲
C.严格执法,治国之本D.刑一正百,杀一慎万
2016-11-27更新 | 16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四川广安市高三二诊文综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