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邾国占卜迁都之事,结果是若迁都就会对民有利而对君不利,邾文公说:“苟利于民,孤之利也。天生民而树之君,以利之也。民既利矣,孤必与焉。”这反映出春秋时期(     
A.敬天保民思想进一步发展B.人民是国家统治的基础
C.百家争鸣推动了政治变革D.民贵君轻主张得到传播
2 . 下图中的四位思想家追求的共同理想是(     
A.怀仁义以相接B.清静,无作为
C.封建中央集权D.重建社会秩序
2024-01-17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弟子中不乏出身社会下层者。墨子则进一步主张以“匹夫徒步之士”为教育对象,以先行劳苦服役为入学条件。故《墨子》载:“翟以为虽不耕织乎,而功贤于耕织也。”这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     
A.儒家倡导人人平等B.劳动教育开始普及
C.墨家重视生产技艺D.平民阶层得到发展
2023-12-02更新 | 2893次组卷 | 21卷引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族中学、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民族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联合模考历史试题
4 . 孔子认为“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墨子强调“万事莫贵于义”,“夫义,天下之大器也”;孟子指出“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三人强调“义”都旨在(     
A.追求政治重建B.强调以法治国
C.宣扬为政以德D.主张仁义并举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孔子认为:“夫政者,正也。凡上者,民之表也,表正,则何物不正?”据此可知,孔子(     
A.维护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B.强调统治者应加强道德修养
C.宣扬君臣平等的民主思想D.对礼崩乐坏的现状深怀忧虑
2023-05-22更新 | 443次组卷 | 8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孔子“重游”,认为:“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他反对“怀居”、“怀土”,将此心理和行为作为君子与小人的分野标志,并以“游”作为实现士人“求天下安定之道”理想的途径。孔子的这一思想(     
A.折射出诸子思想的交流与融合B.体现出时代巨变下儒学家的担当精神
C.受到了当时官僚政治的影响D.反映出人才需求增长导致了礼崩乐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孔子认为:拿政令指导人民,拿刑罚划一他们的行为,这只能使人民不敢犯法,但并不能使他们知道羞耻;拿道德指导人民,拿礼节划一他们的行为,则人民不但知耻,还会越变越好。据此可知,孔子(     
A.主张维护原有政治秩序B.赞同用严刑峻法震慑人民
C.强调道德教化的重要性D.鼓励统治者以礼仪治国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代的士,虽然政治主张不同,但是强烈的政治参与意识是他们共同的特点。儒家的孔子公然提出“学而优则仕”的口号,培养了大批弟子如子路、子贡等参政。孟子更宣称:“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墨家以“兼爱”“非攻”等立场鲜明的政治学说与儒家并称显学。至于法家,更是以研讨政治权术、建立政治统治、实行富国强兵为宗旨,在战国时代各国先后兴起的众多变法活动中,领导的重任多山这一派的士子担任。即使是老子的“小国寡民”归隐思想,也只是在实现自己政治理论无望的时局下,强烈的政治参与意识的扭曲表现。

——摘编自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传统上,东周被分为两个阶段(春秋和战国)。在这两个阶段中,中国社会产生了一种革命性的变化。社会的流动性起先使贵族间的等级不容易保持,继之则连贵族与平民间的界限也被冲破。生产增加,钢钱开始流行,教育普及。迄至东周末叶,以平民出身的学者也周游列国,说辩于诸侯之间,而尤其是进入战国这一段历史上号称“百家争鸣”的时代,各种政治哲学兴起,既富有内容,又多品目,兹后2000年的中国历史中再也无此精到之处。

——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主要学派治国思想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阶级关系、文化教育等方面说明“百家争鸣”兴起的背景。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漫画中国通史故事》


材料二

学派代表人物主要治国主张
儒家孔子             
实行“仁政”;民贵君轻
道家老子             
     韩非强调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材料三   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催生了一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这场大辩论,留下了那么多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让我们受益至今。

——摘编自易中天《先秦诸子文化》


(1)依据材料一判断漫画所反映的历史现象。
(2)材料二为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进行“治国主张”的研究性学习任务表。请你结合所学在表格①②③④处填上相应的内容。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回答,这一“跨世纪大辩论”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容易(0.9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下是孔子言论的漫画。


材料二   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贫寒。他“十有五而志于学”,一生努力不懈。他曾到宋国考察殷礼,到鲁国太庙考察周、鲁的礼仪典章制度,还向齐国乐官学习音乐。他去世前一天,还要求弟子将典籍拿到自己面前。

材料三   截至201812月,中图已在15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548所孔子学院和1193个中小学孔子课堂。汉语、孔子、中国连成一体,把中国的语言、文化,把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把中国的“友好”,传达向全世界各个角落,不分种族,不分国籍。


(1)指出材料一中的两幅图分别反映了孔子的什么观点?孔子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
(2)据材料二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治学态度?记录孔子思想言论的经典著作是什么?
(3)据此,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世界出现“孔子热”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