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2 道试题
1 . “国之命在人心,解决人民的怨气,实现人民的愿望就必须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和监督政府。”下列思想与上述材料具有相似性的是(     
A.儒家的“仁政”“德治”B.墨家的“兼爱”“尚贤”
C.儒家的“礼治”D.法家的“法治”“变革”
2024-04-08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儒家尊崇“定于一”的礼乐秩序;墨家追求“尚同、执一”的社会秩序;道家认同“天地运而相通,万物总而为一”的统一秩序。这反映了三者具有相同的(     
A.政治立场B.学术观点C.社会目标D.哲学认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有学者在研究战国时期某一学派的思想时指出,这一学派破天荒喊出了平民要求参政的呼声,有利于打破氏族血缘界限,突破旧的贵贱等级观念和传统的亲亲观念。该学派(       
A.提出相生相胜的理论B.主张“兼爱”“非攻”
C.主张隆法重礼的思想D.以法为国家管理工具
2024-04-13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铁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学业水平考试模拟(二)历史试题
4 . “诸子”一词最早见于《周礼·夏官》:“诸子掌国子之倅。掌其戒令与其教治,辨其等,正其位。”其中认为职掌教导诸侯、卿、大夫、士之子的官员,是“王官之学”的重要参与者。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崛起并纷纷著书立说,相互辩难,“诸子”逐渐成为他们的代称。“诸子”内涵的变化(       
A.体现了政府职能的不断优化B.说明传统政治秩序逐步瓦解
C.奠定了华夷关系的基本框架D.反映了官僚政治的迫切需求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思想界出现了繁荣局面。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孔子主张“为政以德”,墨子主张“兼爱”“非攻”,韩非主张以“法”治国。这说明他们都(     
A.努力恢复西周政治秩序B.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
C.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D.追求理想的社会秩序
6 . 易中天说:“百家争鸣……是一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阇,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其“争”的核心问题是(     
A.如何建立自己的学术霸主地位B.如何争夺国家主导思想的特权
C.如何寻求稳定社会秩序的途径D.如何促进社会制度的顺利转型
2023-10-29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有学者说:“从政治角度来说,诸子百家和百家争鸣是维护政权的工具;从经济角度来说,诸子百家和百家争鸣是对当时社会经济条件快速发展的一种反映;从文化层面来说,这属于一种文化的对抗与交流,也是中华文化体系开始发展完善的标志。”这可以用来说明(     )
A.诸子思想出现了融合的倾向B.百家争鸣的出现具有社会必然性
C.社会变革是历史发展的潮流D.先秦诸子学说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024-02-23更新 | 149次组卷 | 29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第七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韩非子人主》提出,“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威势者,人主之筋力也。今大臣得威,左右擅势,是人主失力,人主失力而能有国者,千无一人”。该言论(       
A.加速了王权和族权之间的分离B.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广泛认同
C.论证了构建君主专制的必要性D.折射出西周礼乐制度开始瓦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9 . 荀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儒家学者,他的学生韩非、李斯则是法家学派代表人物。下列能代表三人在治国方略上共同主张的是(     
A.“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
B.“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C.“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D.“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2023-06-11更新 | 7687次组卷 | 38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三校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秦始皇认为“秦既代周(火德),自为水德”,汉文帝时期有人上书“秦得水德,今汉受之,推终始传,则汉当土德”。上述现象(     
A.确立了五行学说为统治思想B.旨在论证政权建立的合理性
C.推动儒家学说吸收阴阳思想D.表明汉朝承袭秦朝典章制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