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2024·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春秋时期,周王室内部为争夺王位发生武装冲突,晋国因为国内政局动荡无暇顾及。郑国正卿游吉谴责晋国的消极态度,认为周王室不安宁就是晋国的耻辱。晋国不得不出面干涉。这表明(     
A.大国争霸战争导致了礼制崩坏B.王室衰微导致宗法分封制趋于瓦解
C.社会转型推动卿大夫势力膨胀D.周王室仍具有统领天下的道德力量
2024-02-05更新 | 9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预测卷(二)历史试题
2 . 据《左传·僖公二十二年》记载,奉行“君子不重伤,不禽(擒)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不鼓不成列”原则的宋襄公,在泓水之战中被楚军打得落花流水。这件事说明当时(     
A.诸侯国仍有礼乐文化遗存B.儒家思想成为社会主流
C.天子控制的区域不断扩大D.宋楚争霸推动统一趋势
3 . 管仲认为:“人主之所以令则行、禁则止者,必令于民之所好,而禁于民之所恶也”“古之圣王,所以取明名广誉,厚功大业,显于天下,不忘于后世,非得人者,未之尝闻”。这些思想
A.体现了严刑峻法的必要性B.继承了儒家学派的民本思想
C.强调了民心民意的重要性D.奠定了齐国霸业的物质基础
2023-04-25更新 | 703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在鲁国,被封赐给鲁公的“殷民六族”与周族共同居住在鲁城之内,都成了鲁国的新住民。此外,鲁国还拥有一些土著族邦,如邾、牟、葛等国,它们作为“附庸”依附于鲁国,与周室的关系便不那么直接。这表明西周(     
A.列国纷争局面出现B.封国带有地缘组织性质
C.宗法制度失去作用D.王室权威遭到诸侯挑战
2023-03-31更新 | 767次组卷 | 10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大第一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人文班)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齐桓公重用管仲,晋惠公及晋文公重用宦者履鞮,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的楚庄王“听政,所诛者数百人,所进者数百人”。这反映出,春秋霸主(     
A.扩充人力财力B.摆脱宗法束缚
C.推动统一进程D.权力渐趋集中
2023-03-02更新 | 223次组卷 | 6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下表为先秦时期对“百姓”一词的记载,据此可知(     
文献记载出处
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注:百姓,群臣之父子兄弟)《尚书·尧典》
民之彻官百,王公之子弟之质,能言能听,彻其官者,而物赐之姓,以鉴其是官,是为百姓《国语·楚语下》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论语·颜渊》
A.国人在先秦政治中有一定影响B.民本思想影响商周的统治理念
C.百姓的词义演变体现时代变迁D.族群认同推动儒家思想的发展
2022-12-17更新 | 756次组卷 | 7卷引用:八省八校(T8联考)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这反映了(       
A.宗法制度的瓦解B.分封制度的崩溃C.等级制度的颠覆D.礼乐制度的破坏
2022-09-15更新 | 2506次组卷 | 108卷引用:福建省闽侯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如表所示为春秋时期《左传》中的相关记载。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春秋时期晋国(     
《左传·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晋侯赏桓子狄臣千室,亦赏士伯以瓜衍之县。曰:‘吾获狄土,子之功也。微子,吾丧伯氏矣。’”
《左传·哀公二年》公元前493年,晋国赵简子临阵誓师:“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参政),人臣隶圉免。”
A.郡县的主要功能是守边防B.县制具有分封食邑的特征
C.国君的权威进一步被削弱D.分封制受到郡县制的冲击
2022-07-25更新 | 769次组卷 | 15卷引用:必刷卷01-2022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全国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春秋列国争箱,军队规模小,战斗持续时间短,交战双方都很注意礼仪,战争几乎成了艺术化的操练,显示出强烈的骑士风度。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新旧体制变革的时代特征B.春秋争霸主要是政治较量
C.礼乐制有效维护统治秩序D.爱惜民力成为诸侯国共识
10 . 西周时期,“天”成为周王解释其政权合法性的最高依据。春秋时期,诸侯、卿大夫开始频繁地使用“天”来颂美祖先的荣耀,解释国运的盛衰。这一变化反映出春秋时期
A.政治权力下移的趋势B.敬天法祖观念的浓厚
C.传统社会秩序的崩溃D.治国理政思想的转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