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表是周礼规定的宫室台基高度。考古发掘表明,春秋战国时期许多诸侯宫殿中都有大量的高台建筑,如秦咸阳宫殿遗址,其台基高度约为二十六尺。以上材料可以解释春秋战国时期(       
等级

台基高度(单位:尺)

台基高度(单位:米)

天子

9

2.7

诸侯

7

2.1

大夫

5

1.5

3

0.9

注:“尺”在此视为营造尺,折合现代公制长度为0.3米。
A.社会动荡不安B.阶级关系变化C.传统制度瓦解D.变法成为潮流
2024-04-11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扣题(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春秋中期以后,各国间的战争逐渐由“以礼为固”向“兵以诈立”过渡,即由重“偏战”(各占一面相对)的“堂堂之阵、正正之旗”演变为“出奇设伏、兵不厌诈”;由“点到即止”向“夺地灭国”过渡。这(       )
A.说明华夏认同观念不断弱化B.适应了社会大变革的现实需要
C.表明地方割据势力逐渐壮大D.反映出传统宗法体系开始解体
3 . 曾国曾是西周经营南方的重要姬姓王国。1978年湖北随州发现曾侯乙(约前475—约前433年)墓,随葬品赠送者名单中,包含大量楚国贵族和使用楚国官名的曾国官员,此外曾国还直接尊称楚国君主和继承者为王和太子。该现象表明(     
A.周王室失去南方屏障B.楚国制度更为先进
C.当时分封制遭到破坏D.诸侯国发展不平衡
2023-08-31更新 | 3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辽宁省高考历史押题卷(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春秋左传》载:“桓公五年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王卒大败。祝聃射王中肩……夜,郑伯使祭足(人名)劳(慰问)王,且问左右。”这表明(     
A.周王与诸侯矛盾不可调和B.周朝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C.周天子的权威受到了挑战D.分封制的根基逐渐瓦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以史书性质的演变而言,最初各国之史,尽由史官所写,其性质完全为官书,为贵族所垄断,私人无作史书者。苟其欲之,亦无史料足供撰述。及春秋之末,渐有私人著述,史书亦不外此例。这一变化的出现是由于(     
A.私学兴起推动了教育普及B.文化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
C.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D.传统的政治秩序逐渐瓦解
6 . 春秋时期,晋楚鄢陵之战中楚人苗贲皇为晋国出谋,楚国任用晋人伯州犁,出现了“楚材晋用”和“晋材楚用”的情况;战国时期,秦王重用楚国人李斯,“二十余年竟并天下”。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形成华夏认同B.不同学派提出各自主张,出现百家争鸣
C.统治者为争霸招揽人才,推动士人流动D.中华文化吸收外来文化,主张和而不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春秋时期,建立国储粮制度的齐国对鲁国发动了商战,连续多年大量进口鲁国的丝织品绨,鲁国民众基本放弃了农业生产而专门从事纺织生产。然后齐国阻断其粮食进口通道,迫使其屈服,这说明(     
A.农业生产具有战略意义B.商战决定各国争霸成效
C.自然经济保障国家安全D.贸易战争有损国际秩序
2022-12-27更新 | 397次组卷 | 24卷引用:黄金卷05-【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高考历史模拟卷(辽宁专用)
8 . 公元前634年,齐国攻打鲁国,鲁国派使臣见齐君说,鲁国的祖上周公与齐国的祖上姜太公,共同协助周王安天下,有世世子孙无相害的盟誓,你打鲁国怎么对得住先祖?于是,齐君下令退兵。这说明(     
A.盟约对诸侯具有政治约束B.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分封体制
C.荣辱与共的宗法宗族观念D.文化认同、“天下共主”的思想
2022-12-09更新 | 507次组卷 | 47卷引用:2019年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9 . 春秋战国时期质子制度成为处理诸侯国之间关系的重要方式。中国最早的交质活动发生在东周王室和郑国之间。周平王太子狐“为质于郑”,郑庄公世子忽“为质于周”,史称周郑交质。交制现象的出现反映了(     
A.周王室与诸侯国地位平等B.诸侯纷争有效解决
C.旧有统治秩序受到了挑战D.阶级矛盾得以缓和
2022-12-04更新 | 342次组卷 | 28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10 . 春秋时期,“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下列哪一现象与此阶段特征不符
A.楚国不再被视为蛮夷B.周天子失去往日的权威
C.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互相征战D.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