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据史书记载,孔丘担任鲁国的司寇,“奉(俸)粟六万(斗)”;后来到卫国做官,“亦致粟六万”;孔丘也曾任命原思做“宰”,“与之粟九百”。上述现象表明当时(     
A.儒家思想影响广泛B.等级秩序遭到破坏
C.兼并战争日趋激烈D.分封制度受到挑战
2024-05-31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肇庆市龙涛外国语学校高三下学期三模冲刺历史试卷
2 . 公元前702年,“北戎病齐,诸侯救之,郑公子忽有功焉。”为表谢意,齐国为防守边境的各国军队馈送食物,并让鲁国来帮忙确定馈送的先后次序。鲁国按周王封爵的次序把郑国排在后面,“郑人怒,请师于齐”。这说明了,春秋时期(     
A.贵族政治仍然具有一定的影响B.郑国力图巩固西周的分封制度
C.传统的政治秩序已被破坏殆尽D.各国之间的兼并战争日益剧烈
2024-04-23更新 | 497次组卷 | 6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3 . 《左传·闵公元年》记载,管仲说:“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明,不可弃也。宴安鸩毒,不可怀也。”《论语·季氏》中写道:“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上述这些言论在春秋时期屡见不鲜,这种现象可以推论出(       
A.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B.反映出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
C.中原华夏与周边各民族互动频繁D.春秋时期各大国间的争霸战争
2024-03-17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2024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商代甲骨文证实,商王自称“一人”或“余一人”;西周早期周康王和西周晚期周宣王时期的青铜铭文证实周王自称“余一人”或“我一人”;春秋中晚期的“叔夷钟”铭文证实齐灵公也自称“余一人”。这表明(     
A.商代已出现君主专制的雏形B.西周延续和继承了商朝政制
C.春秋时期传统礼制遭到破坏D.中华文明具有统一性连续性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春秋时期,晋厉公想把他的大臣们都除掉,提拔他身边的人为官。“乃使长鱼矫杀郄犨、郄锜、郄至于朝,而陈其尸”。接着厉公到匠丽氏那里游乐,栾书、中行偃劫持并囚禁了他。“诸侯莫之救,百姓莫之哀”。这反映出(       
A.诸侯争霸导致礼崩乐坏B.贵族世袭制遭到破坏
C.礼乐制度遭到冲击D.仁义理念影响到朝野
2023-12-13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高州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6 . 据考证,曾侯乙编钟上的一句铭文为“临有江夏”,提到了“夏水”,这与《左传》中记载公元前529年楚灵王在乾溪之役(楚国内乱)众叛亲离后“王沿夏,将欲入鄢”中的“夏”一致,都是汉水别名。这表明(     
A.文物比文献记载更可靠B.曾国建国于春秋中晚期
C.文物与文献可相互印证D.曾楚两国有过正面交锋
7 . 晋厉公被弑后,悼公受大臣拥立时说:“孤始愿不及此。虽及此,岂非天乎!抑人之求君,使出命也。立而不从,将安用君?二三子用我今日,否亦今日。”这说明(     
A.晋悼公受到大臣的忠心拥戴B.卿大夫掌握了晋国大政
C.周天子已丧失天下共主地位D.晋国的分裂已不可避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悼公之时(公元前467年—前429年在位),“三桓胜,鲁如小侯,卑于三桓之家”。这反映出当时(     
A.分封制衰落B.诸侯争霸纷争C.家天下解体D.社会矛盾尖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春秋时期,鲁国拥有多个其他族姓的附属国,如风姓的须句和颛臾、姜姓的向、祁姓的祝、姒姓的鄫、妘姓的鄅等,这些族姓的人都以“鲁人”自称。这反映了当的(     
A.分封体制有所发展B.鲁国建立起地区霸权
C.民族交融走向深入D.区域共同体逐渐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据考古发掘,洛阳东周王城,东西长约2890米,南北长约3200米;曲阜鲁国故都城址,东西长约3500米,南北长约2500米;新郑郑韩故都城址,东西最长5000米,南北最长4500米,河北易县燕下都城址,东西长约8000米,南北宽约4000米。上述现象从侧面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     
A.宗法礼制遭到僭越B.专制王权遭到冲击
C.华夏认同观念形成D.兼并战争日益剧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