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战国兼并战争日益剧烈,为富国强兵,各国掀起了变法革新的潮流。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其中,对推动社会转型起根本作用的是(     
A.“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B.“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
C.“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D.“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2 . 公元前356年进行的商鞅变法因其持续时间长、涉及范围广,且行之有效,取得了显著成效。商鞅变法的主要目的是(     
A.巩固君主专制B.维护井田制度
C.宣传儒家思想D.实现富国强兵
2022-07-04更新 | 1916次组卷 | 14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田家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许倬云先生认为,从三代经春秋战国,中华共同体的演变趋向“乃是从属人的族群转变为属地的共同体”,商鞅变法措施中能够直接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A.奖励军功B.废井田开阡陌C.推行县制D.什伍连坐制
2022-03-16更新 | 507次组卷 | 17卷引用:天津市宁河区芦台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商鞅变法规定:“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这表明商鞅变法(  )
A.消除了旧贵族残余势力B.模糊了社会的等级界限
C.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D.有利于当时的社会转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乱箭射死;商鞅在秦国变法,在秦孝公死后被杀,尸体被车裂示众。这一史实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吴起、商鞅为了推行新法,严刑少恩,不得民心B.改革要适应历史发展规律
C.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争夺统治权斗争异常激烈D.吴起、商鞅变法的时机还不成熟
2021-02-05更新 | 451次组卷 | 43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秦国商鞅实行军功授爵制度,其中规定:有爵位之人可以具有升官、抵罪和免除徭役的资格,如无爵位“虽丞相子亦在戍边之调”。该制度
A.确立了新的等级秩序B.受到贵族政治的影响
C.提高了平民参政的热情D.表明宗法制根深蒂固
2020-06-18更新 | 1399次组卷 | 32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区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息而贫者,举以为收拏(官奴婢)。”这反映了商鞅变法
A.推行县制,便于国家管理B.实行重农抑商,发展经济
C.注重法治,稳定社会秩序D.推动民族交融,富国强兵
2020-05-02更新 | 388次组卷 | 20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秦民之见战也,如饿狼之见肉。”秦国这一社会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商鞅变法
A.推行县制
B.奖励耕织
C.奖励军功
D.编制户口
2019-10-17更新 | 223次组卷 | 17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区独流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份四校联考历史试题
9 . “(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以上表述,主要肯定了商鞅变法的
①“令民为什伍”实行连坐法 ②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③奖励军功,按功授爵 ④燔诗书而明法令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②④
2019-09-29更新 | 513次组卷 | 19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区大邱庄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正因有了秦孝公的广纳贤才,才有了商鞅的入主秦国;也正因有了商鞅的入主秦国,才有了后来整个中国的大一统。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中国封建社会影响最深远的是
A.废井田,开阡陌
B.实行县制
C.奖励耕织,废除贵族特权
D.限制工商业者的活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