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5 道试题
1 . 商鞅改革的政治路线图是“尊君”和“平民”。“尊君”,是以君主为至高无上的权威,构建一个不容挑战的政治秩序。“平民”,就是推行平民化的社会结构,王权之外的一切政治权力、经济利益、社会荣誉,对所有的民众开放。下列措施属于后者的是
A.相地而衰征B.焚烧诗书C.统一度量衡D.按军功授爵
2020-09-08更新 | 378次组卷 | 19卷引用:10分钟同步课堂专练-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基础练)
2 . 《商君书·说民》:故行刑,重其轻者,轻者不生,则重者无从至矣,此谓“治之于其治”也。行刑,重其重者,轻其轻者,轻者不止,则重者无从止矣,此谓“治之于其乱”也。故重轻,则刑去事成,国强;重重而轻轻,则刑至而事生,国削。据此可以看出商鞅变法
A.体现了社会的公平正义,有进步意义B.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
C.激化阶级矛盾,导致政局动荡D.其法治理念值得我们今天沿袭
3 . 商鞅变法规定“戮力(尽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奴婢)” 。下列对该政策评价正确的是
①有利于保证农业生产的发展                 ②有利于废除世卿世禄制度
③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                           ④明清时期该政策阻碍经济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4 . 商鞅变法把推行平民化的社会结构作为改革的政治路线之一,将王权之外的一切政治权力、经济利益、社会荣誉,对所有民众开放。下列措施体现这一政治路线的是
A.什伍连坐制B.燔诗书,明法令
C.统一度量衡D.军功爵制
5 . 战国时期,商鞅把原来“百步为亩”的小田界“阡陌”和每一井田的大田界“封疆”统统破除,重新设置田界,不许私自移动;并把土地授给农民,土地可以买卖。这种做法实际上
A.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B.摧毁了自耕农经济
C.进一步推广了井田制D.将所有土地国有化
6 . 荀子曾亲历秦国并记载说,秦国百姓质朴,“甚畏有司”,“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楛(奸邪)”,士大夫“不比周,不朋党”,朝廷“听决百事不留,恬然如无治者”。荀子的记述表明当时的秦国
A.倡导以仁义礼制治天下B.吸收了道家治国思想
C.重视运用法律治理国家D.确立了君主专制制度
2020-07-28更新 | 399次组卷 | 24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从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汲取智慧是学习、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商君虽死,而秦卒行其法”告诉我们
A.策略是决定改革成败的根本因素B.历史发展的潮流是不可阻挡的
C.为统治阶级服务是改革的出发点D.改革者最终的命运是悲惨的
8 . 商鞅是中国历史上提出和实践“法无等级”的第一人,他提出“法无等级,法不阿贵,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这表明商鞅主张
A.重罪重刑B.四民平等C.重农抑商D.以法治国
10 . 中国历史上系统提出并实践重农思想是在战国时期。下列体现商鞅重农思想的措施是
A.推行县制B.统一度量衡
C.鼓励耕织D.实行二十等爵制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