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7 道试题
1 . 先秦时期的老子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孔子反对“巧言令色”,告诫弟子要“讷于言而敏于行”;庄子则说“名者,实之宾也”;墨子更是指出“慧者心辩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由此可见,这些思想家具有(     
A.敢于担当的情怀B.求真务实的精神C.兼济天下的风范D.追求卓越的品质
2024-03-16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孔子对传统的《诗》《书》《礼》《乐》等典籍加以整理,并利用官史作《春秋》,上起鲁隐公,下讫鲁哀公,计十二公,以编年体裁和简约的文辞,记载了二百四十二年的史事,传授后学。这些成就(       
A.开启了官方修史的传统B.奠定了我国史学理论的基础
C.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D.构建起完整的儒学理论体系
3 . 下表为不同史料有关孔子思想主张的史料记载。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史料史料出处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
鲁哀公曾就救火一事向孔子请教,孔子对曰:“救火者尽赏之,则国不足以赏。于人,请徒行罚。”并下令曰:“不救火者,比降北之罪,逐兽者,比入禁之罪。”结果,令下未遍而火已救矣。《韩非子·内储说上》
A.韩非以法家形象塑造孔子B.孔子具有德法并重思想
C.儒家学说对法家产生影响D.史书记载带有主观倾向
4 . 下面是“孔子问道”图,反映了公元前518年孔子到洛阳问道于老子的事迹。临别时,老子赠言孔子,曰:“当今之世……善辩而通达者,其所以招祸而屡至于身,在于好扬人之恶也。为人之子,勿以己为高;为人之臣,勿以己为上,望汝切记。”据此可知(     

A.思想争鸣现象逐渐平息B.老子思想蕴含人生哲理
C.儒道治国理念相互借鉴D.孔子具有经世济民情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黑格尔认为“绝对观念”是宇宙之源、万物之本,绝对精神先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而存在,世界的运动变化乃是“绝对观念”自我发展的结果。上述学说所体现的哲学观念最接近(     
A.荀子B.陆九渊C.顾炎武D.老子
2024-02-22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收心模拟测试历史试题
6 . 老子提出“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墨子主张“我为天之所欲,天亦为我所欲。”“天子为善,天能赏之;天子为暴,天能罚之。”两者(     
A.对人性的认识基本一致B.政治立场基本一致
C.加剧了诸侯之间的冲突D.注重社会秩序构建
2024-02-19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意思是能忍受委屈的则能自我保全,能弯曲的必能伸直;低洼之地反能有所蓄积,陈旧之物反能便于更新;少取则可多获,纷繁则会迷乱。其思想最有可能出自(     
A.《论语》B.《道德经》C.《韩非子·五蠹》D.《孟子》
2024-02-18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第一中学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A卷)
8 . 儒家罕言天命,“不语怪力乱神”,结果孔子厄于陈、蔡国,孟子困于齐、梁国;司马迁也认为他们的做法是“持方枘(ruì)欲纳圆凿(意为方形榫头与圆形榫眼)”。材料意在说明儒家学说(     
A.引领时代,走在时代的前列B.端于理想,脱离了社会实际
C.继承发展,终成为主流思想D.前后矛盾,强调“德主刑辅”
2024-02-09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中国皖南古村落——宏村,从高处望去,它就像一只昂首奋蹄的大水牛,背依黄山余脉,四周山水与粉墙青瓦融为一体。这体现了老子的哲学思想是(     
A.小国寡民B.无为而治C.天人合一D.柔能克刚
2024-02-08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孔子认为凡是愿意接受教育的人,不论出身地位如何,“自行束脩(一束干肉)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这反映了孔子主张(       
A.为政以德B.有教无类C.道法自然D.隆礼重法
2024-02-07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第三十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