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士人的活跃推动了思想的繁荣。下列关于百家争鸣各家的主张,叙述正确的是(     
A.老子主张通过以身作则的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
B.墨子反对制度束缚,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C.孔子提倡节俭,主张“兼爱”、“非攻”、“尚贤”
D.韩非主张控制臣民、加强中央集权以增强国力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与以上言论出自同一学派的是
A.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B.尚贤者,政之本也
C.施仁政於民,省刑罚,薄税敛D.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中国古代某一学派认为周文王因施行仁义而王天下,数百年后的徐偃王奉行仁义却丧其国,并提出了“时移而法不移者乱”的观点。下列符合该学派思想主张的是
A.克己复礼B.君主集权C.兼爱非攻D.隆礼重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来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下列言论当中,与该则故事哲理最为相近的是
A.“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B.“其为舟车也,全固轻利,可以任重致远,其为用财少,而为利多,是以民乐而利之。”
C.“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D.“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2021-11-15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人类文明发展的终极目标就是要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先秦思想家中能分别体现这两种和谐的是
A.道家、法家B.道家、墨家
C.道家、儒家D.儒家、法家
2021-05-08更新 | 229次组卷 | 39卷引用:2014届安徽省阜阳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强调从历史进化的思想出发,主张严格要求,用法治来改造人的自私品质”。战国时期符合这一主张的思想派别是
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战国某思想家认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该主张体现了
A.儒家效法先王,实行“仁政”B.法家倡导与时俱进,实行变革
C.墨家向往和平,倡导“非攻”D.道家呼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材料二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废先王之……以法为.”

——《韩非子》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相关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
(2)上述材料中的相关思想对当今国家治理有何借鉴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