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秦国商鞅认为“强者必富,富者必强”,在分配社会剩余产品时,应重征赋税,尽量扩大国家所占有的份额。他主张“民弱则尊官,贫则重赏”,要想国强,就要使民在贫富之间运动。商鞅的主张(     
A.适应了兼并战争形势需要B.体现了重农抑商的思想
C.增强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D.冲击了贵族世卿世禄制
2 . 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社会转型起决定性作用的一组是
A.重农抑商、奖励耕织B.什伍连坐、推行县制
C.废井田制、土地私有D.拆分家庭、奖励军功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董仲舒):“(秦)用商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重为贪暴之吏,刑戮妄加,民愁亡聊,亡逃山林,转为盗贼,诸衣半道,断狱岁以千万数。”

——班固《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纯粹法家以富国强兵为目标,他们所采取的是国家本位,而不必是王家本位他们抑制私门是想把分散的力量集中为一体以谋全国的富强,人民虽然受着严刑的压迫以为国家服役,但不必一定为一人一姓服役,因而人民的利益也并未全被抹杀,人民的大部分确实是从旧时代的奴隶地位解放了。商君正是这种法家的成功的代表

——郭沫若《十批判书前期法家的批判》


(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相关措施,并概括董仲舒对这些措施的评价。
(2)据材料二,简析商鞅的历史贡献。综合材料一、二,指出影响董仲舒和郭沫若评价商鞅变法的因素。
4 . 商鞅变法时.“刑无等级,自卿相、将军以至大夫.底人,有不从王令、犯国禁乱上制者,罪死不赦免”,“爵自二级以上,有刑罪则贬(降爵抵罪)”。由此可见,商鞅变法
A.维护了礼乐秩序B.蕴涵了法律至上的理念
C.强化了君主权威D.否定了统治集团的特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促进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导致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商鞅等改革家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进行变法活动,封建制度确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变法一定反映生产力发展的要求B.变法必然会代表新兴阶级的要求
C.落后的生产力发展阻碍社会变革D.春秋战国的变法运动具有必然性
2021-02-02更新 | 513次组卷 | 23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商鞅变法规定,禁止父子、兄弟共同住在一间房子里,一家若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必须分居另立户籍,否则加倍征收赋税。秦统一六国后,这一规定推行到全国。这一规定
A.瓦解了传统的宗法制度B.保障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C.削弱了国家对农民的控制D.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
2020-10-09更新 | 477次组卷 | 28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西汉初年部分将相及其出身一览表如下,出现这种现象与哪种制度有关
姓名官职出身
萧何相国县吏
樊哙左丞相狗屠
灌婴太尉布贩

A.世卿世禄制
B.察举制
C.军功爵制
D.九品中正制
9 . 关于商鞅实行的什伍组织评述正确的是
A.主要是为了组织生产
B.主要是战争的需要
C.主要是强化统治
D.所有“伍人”都是国家的士兵
10 . 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治理国家应当“士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这一主张的实行打击了
A.旧贵族
B.商人
C.新兴地主
D.农民
2018-02-16更新 | 154次组卷 | 17卷引用:2012-2013学年福建厦门大学附属科技中学高二下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