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战国时期,义利观是思想家们关注的焦点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利少而义多,为之。

——荀子

义者,谓其宜也,宜而为之。……利之所在,民归之。

——韩非子

材料二 不义不处,非理不行,务兴天下之利,曲直周旋,利则止。

——墨子

不得以行义成荣,不得以家利为功,功名所生,必出于官法。

——韩非子


(1)指出材料一中两人对“义利”的不同态度,并说明他们目的上的相同之处。
(2)结合商鞅变法,评析材料二所反映的义利观有何意义。
2021-01-15更新 | 150次组卷 | 1卷引用:八省联考2021届高三上学期预测模拟历史试题(A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商鞅曾强调“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韩非子也提出“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时移而法不易者乱。”这反映出法家
A.主张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B.认为事物不断向前变化发展
C.重视法律使用时的实际效果D.强调法律对治国的重要作用
3 . 韩非子自知其法严峻,但他却不以为恶,其理由是“当君主对民众施用刑罚之时,并不是憎恨民众,而是从爱护他们的根本利益出发的”。据此,韩非子
A.要求对人性进行遏制B.强调法治立足于民本
C.倡导仁政和法治兼顾D.认识到法治的重要性
2020-12-25更新 | 445次组卷 | 17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春秋战国时期某--学派关心两大实际问题:一是为君主提供富强的物质手段;二是以兵力确保君主广泛的霸权。由此可知,该学派
A.主张君主行王道以治国B.治国方略顺应了社会现实
C.主张遵从天道建立霸业D.主张与民休养发展小农经济
20-21高三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曰:“苛政猛于虎”;墨子怒斥“今王公大人”“至其国家之乱,社稷之危”;老子说:“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韩非子言:“上无道揆,下无法守”。这些言论反映了当时的思想流派
A.思想主张趋于统一B.富于社会批判精神
C.民本思想成为主流D.体现统治者的需求
2020-12-01更新 | 1052次组卷 | 26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丹阳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
6 . 中国古代刑法起初并无公开条文,只是由判决者临事决定惩罚标准。但到春秋后期,郑国“铸刑书”,晋国“铸刑鼎”,都是将成文刑法铸在铜器上公诸于众。这反映出统治者
A.接受注重道德规范的儒家思想B.适应现实需要调整统治方式
C.非常注重寻找权力合法的依据D.出于形势所迫实行依法治国
2020-11-21更新 | 170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新高考版)-课时01先秦时期政治文明的发展演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概括材料中的三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政治经济背景。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称赞管仲辅佐齐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孔子企望周之复兴,“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孟子提出“定于一”,尊新王。“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他希望改朝易姓之后,重现孔子所说“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盛世。

——据《论语》《孟子》

材料二   “万乘之主,有能服术行法……其兼天下不难矣。”“故治民无常……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是故诸侯之博大,天子之害也……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

——《韩非子》


(1)依据材料一,指出孔子与孟子主张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异同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概括韩非子“兼天下”思想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在实践法家思想上的成败。
9 . 由表格内容可知
人物出处言论
孔子《论语》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墨子《墨子》备者国之重也。食者国之宝也……
商鞅《商君书》“国好生粟于境内”,则“金粟两生,仓府两实,国强”
荀子《荀子》食者,国之宝也
A.诸子百家言论日益趋同B.粮食安全得到诸子重视
C.民本思想成为时代主流D.重农抑商思想成为共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