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2 . 《齐语》记载:“桓公为游士八十人奉以车马衣裘,多其资币,使周游四方,以号召天下之贤士。”这些从政权结构中游离出来的士,必须面临再就业的挑战。“游士”的再就业(  )
A.在社会转型中起决定作用B.维持了社会环境的相对稳定
C.促进思想多元局面的出现D.是造成礼乐崩坏的主要原因
2022-02-15更新 | 316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面对战国时期“天下恶乎定”,孟子认为“定于一”;墨子的政治理想是“尚同”;韩非认为“一栖两雄”“一家两贵”“夫妻共政”是祸乱的原因。这可以用来说明,诸子百家(     
A.代表相同阶级利益B.既有争辩也有共鸣
C.都主张中央集权制D.思想主张日益趋同
4 . 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思想解放史。在中国历史上,从先秦时代的百家争鸣到近代的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都留下了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

材料   一百家争鸣在前期和中期,主要表现为争鸣,后期则主要表现为合流。如战国后期两个官办学术中心,齐国的“稷下”与秦国的“吕不韦门客集团”,他们的学术活动,搞的基本都是百家合流。稷下学派的代表作是《管子》,其中既有德家思想,也有礼家思想,还有法家思想等,但是以“礼治”为主;吕不韦门客集团的代表作是《吕氏春秋》,其中包含的学术思想更杂:德、礼、法、术、孝、义等均有。……当时的统治者们出于自身的需要,同时立几种思想不同的著作为经,作为治国的主导以及辅助思想。

——李放,卜凡鹏主编《中国腾跃的东方巨龙》

材料二   在维新派的推动下,近代中国出现了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戊戌变法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戊戌政变失败后,支持孙中山革命的人增多了,不少对清政府抱有幻想的知识分子转变为革命党人。……人们普遍认为,不变没有出路,变是古今通理,中国还是应该大变、全变。戊戌维新后,新式文化事业勃兴,国内出现办学热,创办新式报刊热,出版新书热。戊戌维新失败后,更多的年轻人出国留学,更多的西方学说被译介到中国,中国的思想界更为活跃。

——李程著《传统文化精神与大学生思政教育》

材料三   康有为揭起孔子和经学的旗帜,并借用西学对其进行改造,从而把孔子塑造成君主立宪政体的缔造者,把经典改造成君主立宪政体理论的载体。康有为之所以能这样做,与经学与时俱进的特征、自身学贯中西的知识储备以及现实社会的需要有很大关系。康氏所为,开援西入儒之先河,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对构建当代新文化也具有借鉴意义。

——《孔子研究》200306


根据材料,请回答:
(1)百家争鸣时代,在治理国家方面,道家、法家的观点分别是什么?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的知识回答,百家争鸣有什么意义?
(2)根据材料二,归纳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3)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利用传统儒家思想来宣传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的关系”的认识。
2020-12-05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中华中学、溧水中学)等六校2017届高三2月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